近日记者从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获悉,手机一卡通在北京以外地区的刷卡交易量再破新高,10月份交易量超1000万笔。

        近年来,北京不断提升公共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截至去年底,北京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已达23条,日均客运量达1035万人次;地面公交常规运营线路1158条,多样化线路455条,日均客运量超850万人次。同时,越来越多的支付方式被引入至首都公共交通领域中,为不同的乘客群体提供了出行便利,其中以手机一卡通、乘车二维码等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应用,成为通勤族的首要选择。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北京公共交通支付服务不断创新,目前北京公交、地铁乘车可支持现金购票或单程票、一卡通实体卡、NFC手机一卡通、乘车二维码等多种支付方式,其中,移动支付正在迅猛发力。

        今年5月北京公共交通全面实现“一码通乘”以来,公共交通领域的移动支付应用占比增长显著。以北京地铁海淀黄庄站早高峰客流监测为例,因该站点年轻人居多,在连续300个过闸乘客中,有128名乘客使用NFC手机一卡通,142名乘客刷二维码,移动支付占比高达90%;而西单站平时段的客流监测显示,近79%的乘客选择了移动支付乘坐地铁。

        另据一卡通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一卡通每日发卡量为3-5万张,NFC手机一卡通、乘车码等虚拟卡发行占比可达70%。

        此外,移动支付能够在几年内得到快速普及,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了互联互通,近20个省份推出了虚拟交通联合卡。其中,北京发行的采用交通联合标准的手机一卡通,支持全国互联互通城市刷卡使用、免费开卡、安卓及苹果手机机型全覆盖等,被北京市民及全国具有跨省市出行需求的人群广泛选择。

        为实现“一卡多用,多卡合一”,面向中小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人群发行的北京通-学生卡、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残疾人服务一卡通、北京通-民政一卡通等,北京市居住证、北京市居住登记卡,以及部分高等院校发行的高校学生卡,均可作为一卡通在公共交通领域使用。一卡通公司近两年还相继推出了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学生卡在线充值及延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