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抗美援朝老兵佟奎成 ■记者 张军/摄
“那时战争非常惨烈,住在防空洞里生活条件很艰苦,我们当时冒着敌机的扫射和轰炸抢修通讯线,他们炸,我们就修,为前线指挥部一次又一次架起线路,保障了指挥部的通讯联络。”回忆起抗美援朝,今年92岁的离休老干部、原京车公司党委书记佟奎成的心情仍然十分沉重。
佟奎成1929年5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46年7月自愿参军入伍,1948年入党。先后在东北护路军、东北铁道纵队、铁道兵团服役,曾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曾任铁道兵团二师六团参谋处通信参谋,带领小分队架设电话线,保证了前线指挥部作战通讯畅通,被授予三等功。
日前,京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燕友代表京投公司党委向佟老致以崇高敬意,并为他送上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解放战争胜利后,佟奎成所在的铁道兵团二师六团部队按照上级要求来到湖南长沙执行任务,修建被撤退后的国民党军炸毁的桥梁公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铁道兵团二师六团立即开拔朝鲜,不到两天时间抵达辽宁丹东,稍作休整后进入朝鲜境内,开始紧急架设通讯线路。
“我当时在朝鲜带着一个小分队,开始架设无线电通讯线,从团部到营部再到连。你架好了,敌机就来轰炸,炸毁了我们就立即抢修,抢修完敌机又来炸,又接着抢修……那时候,战士们同仇敌忾,就是一个念头:保证前线指挥部的通讯联络。”佟奎成说,我的副班长很勇敢,他冲锋在前不幸被敌机击中,倒在血泊中。
尤其是在冬天,当地气温甚至降到-40°C,寒冬凛冽,佟奎成和战友们手上冻裂的口子就没有长好过。“天气好的时候,敌机来的更加频繁,近到我们都能看得清飞机里面飞行员长什么模样。”佟奎成说。
佟奎成现在每天早上九点和下午四点准时外出遛弯,每次出门时,需要家里的保姆搀扶着下楼,走起路来也得扶着轮椅。佟奎成摸着两条腿说:“我这两条腿就是在战争中留下的病根,有严重的风湿病,走两步还行,走路稍微多点就开始疼了。”
刚进驻朝鲜时,佟奎成和战友们住在防空洞里,每天只有一军用水壶的水,食物都是空投下来的干大饼和干菜,想吃到一口新鲜蔬菜极其困难,有时候飞机会空投下来一些罐头,就是他们最美味的伙食。“经常吃不到新鲜蔬菜,人就会变得浮肿,只有在春天的时候才能在山上挖些新鲜的野菜,凉饼和干菜就凑合一顿,一个月只能吃上一两顿热乎饭。”佟奎成说。
后来,他和战友们被安排到朝鲜老百姓家中居住,中间挂起一道帘子,那就是一间屋子。“为了不给朝鲜的老百姓添麻烦,我们就住到仓库里去了,干草一铺,鞋子一枕,就是很好的条件了。”佟奎成说,那时候看到朝鲜老百姓家里也很贫穷,吃饭生活十分艰难,我们还把自己省下的一部分食物分给他们。
1953年7月,抗美援朝胜利结束,部队开始有序撤离。1955年2月21日,鹰厦铁路正式开工,佟奎成所在的部队又开赴福建参与建设。鹰厦铁路自浙赣线上的鹰潭站向南途径江西的贵溪、资溪县,穿越福建省的南平等县市,终点为厦门市,是华中地区当时出海的一条主要铁路干线。
佟奎成回忆说:“修建的地方很多是在崇山峻岭,这些地方的石质太硬,都是些花岗岩,加上地下水又多,所以进度慢。靠人工,钢钎、大锤打炮眼,包括洞内的通风都很困难。”当时,因为施工现场过于险峻,佟奎成和战友们想找一处稍微平整的地方扎帐篷都很困难,佟奎成感叹地说:“现在咱们祖国强大了,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我们这些付出值得。”
1981年,佟奎成转业到京车公司任党委书记,1991年9月1日离休。在他家里的一张老桌子上,十八枚军功章无声地诉说着他一生的奋斗历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