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分麦哈克总工程师陈淼 ■企业/供图
身为京仪集团北京北分麦哈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陈淼十五年坚持不懈深耕在线原位气体分析仪的研制及产业化工作。这些仪器犹如一双眼睛,它们在帮助工业生产“把关”的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十五年里,她主持研制的在线红外光谱多组分气体分析仪成功应用于天然气、石化等领域,各项指标可对标国际同类产品,实现了国产化替代,获得了行业赞誉无数。今年,这位技术能手又多了一份荣誉——2022年首都劳动奖章。
“想为在线分析仪器这个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想把它做得更好,实现更广泛国产化替代。”这是陈淼入行的初心,也是她多年如一日的决心。
2007年,陈淼从中南大学毕业入职北分麦哈克,开始了她的仪器仪表研发之路。从入行之初,她的目标就非常明确,致力于在线分析仪器的国产化。
仪器仪表行业是制造业和信息化高度结合的行业,也是高新技术行业发展最典型的行业之一。前辈们常说:“如果把分析仪器比作高端制造业的皇冠,那么在线原位分析仪器就是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陈淼深知在线分析仪器的重要性,始终把这句话铭记在心。
在线红外光谱分析仪器本质上是一种光谱吸收技术,理论来源于朗伯比尔定律。它们通常安装在工业生产流程或其他源流体现场,对被测介质的组成成分或物性参数进行自动连续分析,不同成分、不同浓度的气体对光源的选择吸收特性存在差异,利用这一特点,可对气体的成分、浓度进行分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当时国内自主研发科研仪器起步晚,相关基础比较薄弱,同时受限于其应用领域的产业规模,这使得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在线分析仪器技术发展缓慢,产品性能不稳定,国内石化、天然气等重大工程中在线分析仪器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在陈淼看来,这些困境的背后孕育着机遇,“高端分析仪器产业是我国重点布局的战略产业之一,关系到国防、民生等重点行业安全,从长远考虑,我们要尽快补上这些短板。”
陈淼至今难忘研制“GXL-1010型在线激光氧气体分析器”的那段日子。当时,国内尚没有成型的产品,关键核心技术也无从得知,作为该项目的主要设计者,陈淼只能逼自己苦炼内功。
当时,他们团队3人每天埋头在实验室里。没有条件,他们就临时搭建个小黑屋,在里面调整光路。3年多的时间里,凭借着一步步摸索,他们细化技术指标、优化设计方案、攻坚技术难题,完成了项目设备的硬件设计及软件编码等重要工作。产品成为全国首台抽取式激光氧在线气体分析器,荣获第五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自主创新奖银奖,并获得发明专利(KHP0811259.8-一种激光气体分析仪及标定方法)。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陈淼开始在技术研发上挑大梁,在红外光谱领域,她不断深入探索求证公司现有核心技术的理论基础及数学模型,带领团队反复试验及现场测试,改良辐射光源的机械结构,突破非共振光声池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瓶颈,将红外光声仪器核心部件关键灵敏度性能指标由100Mv/Pa提高到500mV/Pa,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多年的研发工作中,陈淼始终坚守研发具有自主核心技术产品为初心,把生产可靠耐用的国内高端在线分析仪器产品为使命,公司产品已扩充至红外、激光、热导、磁氧、紫外五大系列21个产品。
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陈淼积极参与到宣传推广在线分析仪器国产化行动中,受聘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在线分析仪器专业委员会、及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担任专家、委员,参与制定了《分析仪器通用技术条件》《天然气 利用光声光谱—红外光谱—燃料电池联合法测定组成》等多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回顾职业生涯,陈淼十分感慨,当时因为是热爱加入这个行业,一干这么多年已经融入了自己的生命,“我会继续一往无前。虽然在线原位分析仪器能够比肩高端国际科学仪器还需要过程,但我始终坚信这个目标终能实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