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 线三段钢梁桥成功上跨阜石路                                   ■记者 周宇杰/摄

        经过140余天连续顶推施工,4月8日10时,S1线上跨阜石路工程最后一跨钢梁顶推就位。施工方中铁六局北京铁建公司S1线03标项目副经理王亚林介绍,目前S1线剩余段(金安桥至苹果园)土建施工已经完成了93%。根据规划,S1线将于年底实现全线通车。

        “手递手”顶推确保可控

        “由于顶推位置刚好处于S1线上坡转弯处,因此我们选择了北京市极少使用的‘手递手’步履式顶推法。”项目技术主管王台震说。金安桥至苹果园区间全长1194.05米,全部为高架桥形式,该区间不仅两次跨越阜石路主路和辅路,还跨越了一处商业广场。

        记者从施工图中看到,在钢梁394米顶推过程中,有280余米处于上坡状态,若俯视整个3组顶推钢梁,每一跨均包含缓和曲线、圆曲线、直线、缓和曲线加圆曲线等多种线性变化。相比传统钢梁水平顶推施工,上坡带转弯的顶推施工在北京市钢梁顶推施工中屈指可数。

        为保证钢梁安全顶推就位,项目部人员放弃了效率更高、但不易精准把控的拖拉式顶推施工,改为采用北京市极少使用的履带式顶推法。王台震说,拖拉顶推相当于用绳拉箱子,虽然可提前设置好拉力,但箱子的行走路线不易受控,如果一个参数没计算好或突然来一阵侧风,就容易发生跑偏,而步履式顶推相当于手递手传东西,虽然速度慢点,但一切都随时可控,是目前最安全的顶推法之一。

工人进行S1 剩余段绑扎钢筋作业                                        ■记者 刘偶/摄

      70组探头监控钢梁安全

        “我们第一组钢梁重达1700吨,是本次顶推施工中难度最大的一跨。”王台震说。为保证顶推过程不影响阜石路正常通行,项目部采取将钢梁在拼装平台预拼装完成后,再运用顶推方法自西向东进行顶进就位。

        在施工现场,通体白色的第一组钢梁在顶推时共由32米前导梁、84米+33米主梁及20米后导梁组成,总重量达1700吨。为了让如此庞然大物顺利爬坡转弯,项目部特别搭建了6米~17.5米多种规格的16组临时支撑柱,辅助钢梁顶推。

        王台震说,在顶推时,先用32组500吨千斤顶将钢梁顶起10厘米进行找平,确定顶推方向、角度准确后,再顶起10厘米进行正式顶推作业。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次顶推钢梁可行进35厘米,历时约8分钟。为应对钢梁转弯,项目部还每隔顶推30次就进行一次方向调节,确保方向误差控制在10厘米之内。

        “为了钢梁在顶推稳定安全,我们还在钢梁上安装了70组探头,利用无线振弦测试系统实时监测钢梁的扰度和硬力情况,一旦超过预警值系统会自动报警。”王台震说。在S1上跨阜石路顶推施工中,三组钢梁纯顶推作业共用时4个月,就位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全部高于国标要求。

        S1线剩余段土建完成93%

        “目前,S1线金安桥至苹果园区间及苹果园车站均在加紧施工,其中土建部分已经完成了93%,苹果园车站建设完成了70%。”京投轨道公司所属北京城市快轨建设管理有限公司S1线项目现场负责人张世鹏说。

        S1线作为北京首条中低速磁浮线路,西起门头沟区石厂站,东至石景山区苹果园站,线路全长10.3公里,共设8座高架车站。目前,S1线除苹果园站外,石门营站至金安桥站7站均已开通运营。此前规划显示,S1线最后一个节点工程金安桥站至苹果园站区间将于今年年底全部完工,S1线实现全线通车。届时,金安桥站将实现S1线、6号线、11号线三线换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