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而不乱的生产经理孙洪业                                        ■记者 董一鸣/摄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的地铁导改和相关区域必须在4月30日全部完成,各专业要紧密配合,现在我来把具体安排和各专业的工作布置下。”会议室里,北京建工集团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生产经理孙洪业正在布置地铁导改相关工序。

        今年51岁的孙洪业是一名老建筑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干了20多年工程了,也算是工地的“老中医”。作为生产经理,国家会议中心的工期压力让很多人都头疼,可孙洪业给人的感觉却是忙而不乱。

        “其实工程就是做好总工期和各阶段的部署计划,并安排到相关作业队,掌控好节点工序。”孙洪业说。

        相比西医的靶向治疗,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治疗未病。对孙洪业这名工地“老中医”而言,任何节点都提前筹划,统筹研究,研判和解决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也是他的“工地中医疗法”。

        工程土方施工时,由于基础部分要与地铁15号线联通,车站区域的土暂时不能挖运。针对现状,孙洪业提前筹划施工计划,通过增加一定的打桩设备,对未开挖土层进行原位打桩,这样未来开挖土方后,便可进行底板施工,不用再进行二次打桩。“虽然增加了一些投入,但是保证了桩基的同步完成,确保后期结构施工工期。”孙洪业说。

        在孙洪业的部门里,所有的施工计划必须提前2个月开始研究和准备。“项目的工期特别紧张,如果不提前计划一些工作,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很难保证工程进度。”孙洪业说。

        2019年12月,孙洪业根据施工进度提出了春节前完成首层20米转换桁架安装,春节后再进行焊接的方案。生产部门从材料型号、数量、运输等环节开始对接厂家提前下单生产,保证在春节前安装到位。而春节后疫情出现,导致材料供应紧张,“多亏了我们提前筹划,否则春节后大量材料根本无法进场,后续施工将不能推进,肯定要耽误工期。”孙洪业说。

        疫情中,孙洪业为了保证进度,提出了“向空间要时间”的要求。7.7米高的桁架焊接原计划要上下部都焊接完成后再铺设架体上的楼层板,但疫情中劳动力紧缺,焊工数量不足以满足同时焊接,孙洪业采取先保证上部焊接确保承载强度后,由结构工人进行楼层板施工,再进行下部焊接,这样焊工转得开,结构工也不用窝工,又一次保证了施工进度。

        而在屋面和序厅施工中,最初的方案是先由塔吊进行屋面施工,撤塔后再进行序厅的结构作业,受屋面精细钢结构加工制作的影响,屋面钢结构安装将要延期,为确保整体钢结构如期完工,需要调整施工部署。针对方案的变化和调整,孙洪业会同技术部门及钢结构安装单位提前策划,实现了屋面和序厅的同步施工,但问题随之而来,序厅结构安装时肯定要套住塔吊,一旦屋面完工后,塔吊的拆除变成了问题,孙洪业在序厅结构施工时设计了预留塔吊拆除的通道,相当于将序厅的钢结构切成若干段,等塔吊对屋面施工完成后拆除,再补上预留的通道,实现了两项工作同时推进,互不干扰,确保整体钢结构在8月31日全部安装完成。

        如今,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进入了装修和机电设备安装阶段。孙洪业的工作更加细碎繁杂,但打出提前量,策划要跟上的工作习惯让他每天如同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一般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整体按时交付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