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工人在对植被进行日常维护                                 ■记者 董一鸣/摄

        入伏以来,北京开启“烧烤模式”。在城市副中心绿心公园,每天都有500多名园林绿化工人迎着朝阳而出,头顶烈日而作,伴着夕阳而归,负责园区约11.2平方公里的绿化养护工作,用汗水守护着城市副中心的“绿肺”。

        7月26日早上6点,在副中心绿心公园里,一群橘色身影已经开始忙碌。他们手持工具,熟练地对花草树木进行养护作业。

        曹焕军就是其中一员。在明晃晃的阳光下,他一会儿手持修枝剪拾掇着园内的花木,一会儿又手持水管为他们浇水,花草“降温解渴”了,自己却热得大汗淋漓。戴着口罩的脸上不停滚落豆大的汗珠,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湿,紧紧地粘在后背上。

        位于通州区大运河南岸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交汇处富有活力的“一心”。这个规划建设面积约11.2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公园,以百万乔冠树木、百种乡土植物、24节气林窗、四季景观大道为特色,自2020年9月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成为副中心的人气地标,也是副中心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

        随着气温的升高,园区的绿化养护工作也面临着各种考验。北京绿心园林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运向杰介绍,现在的主要工作是防晒排涝,要保证植物有充足的水分。同时,目前恰逢北京汛期,排涝工作也不容忽视。另外,各种花草的病虫害也会增多,除了及时摘除顶芽、梳理枝条,加强水肥管理也成了关键。

        为应对高温天气,绿心养护部门调整了浇水作业时间,避开了高温时段,利用早晚时间灌溉浇水,在降低浇灌水蒸发量的同时,也让植物“喝饱水”。

        曹焕军每天负责的作业段位于绿心公园东门附近,面积约5000平方米。最近高温天,他们一般5点就要起床,6点过来浇水。“近期温度高,要及时浇水,不然这些花就容易枯死。”曹焕军说。

        看似简单的浇水动作,操作起来并不轻松。单独一根水管就有十来斤重,连接起来,灌满水达几十斤重。浇水时不仅要对抗强大的后坐力,为了确保每片区域都浇足、浇透,带着水枪走动也非常费力,通常一个多小时下来,人像水洗了一般。在浇水作业时还要注意水量的控制,如四季花卉,因为植物体积小、根系比较浅,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大,早晚都需要浇一次。

        除了浇水,曹焕军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除草,做好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为了干活利索,他习惯轻装上阵,防晒全靠一顶草帽。由于长时间暴晒,曹焕军的皮肤已经变成了黝黑色,领口处已发红。“干我们这行难免风吹日晒,这么多年来已经习惯了。”

        进入汛期以来,曹焕军和同事们还多了一项任务——做好排涝工作。根据公园的防汛预案,他们要加强巡检,做好低洼地段排查,一旦下雨就要把树坑中的积水及时抽出来,确保植物根系不泡水。

        “虽然辛苦,可我们干得好,花草才能长得更新鲜,游客高兴,我们也高兴。”曹焕军说。

        上午10点半左右,气温已接近35摄氏度。曹焕军和同事们暂停了工作,等下午凉快点儿再继续。对于养护工人来说,绿心公园在做好防疫的同时也采取了各类防暑降温举措,包括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增加轮换休息频次、降低劳动强度,以及提供必要的防暑物资和休息场所等,为高温下坚守的劳动者们送去清凉。

        眼下正值暑假,绿心公园接连举办了多场特色活动吸引游客,日客流量最大超过2000人。公园也加大了人员投入,保证游客的游览体验。炎炎烈日下,1200多名职工坚守在各个岗位,为游客提供安保、保洁、餐饮等多方面服务,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园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