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路南侧辅路疏堵工程进一步优化了公交候车空间                  ■记者 周宇杰/摄

        “以前我们这条道上,一到早晚高峰就堵得不行,行人和机动车有时候交织在一起,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改造完后可顺畅多了。”7月20日,市级疏堵工程建国路南辅路改造工程完工,住在附近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家门口的路通畅了,疏堵工程的完成为周边市民出行带来更为舒适的出行体验。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综合治理科副科长殷浩介绍,今年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的市级疏堵工程共20项,目前首批6项工程已完成,其余项目将在年底前陆续完工。

        “建国路南辅路(北京电视台至大望桥段西),全长约500米,位于CBD核心区周边,人流、车流集中。同时辅路设有816路、818路等4处公交始发站。”殷浩告诉记者,在前期调研中发现该路段存在公交站台与步道混用的情况,高峰时段人流密集,原4.5米宽步道同时为公交站台,难以同时满足行人通行、乘客排队候车需求。辅路设有1条机动车道、1条非机动车道,公交车、社会车辆与非机动车之间互相干扰,既存在安全风险,也影响通行效率和市民的出行体验。

        经过改造后,建国路南辅路“改头换面”,路段断面被拓宽优化,行人与机动车都可“各行其道”。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总承包分公司京津冀醒目管理中心副总经理聂嘉良介绍,建国路南辅路疏堵工程通过调整现有车道,将原辅路机动车道由1条调整为2条,公交车在外侧车道进行临时停靠候客,社会车辆可以在内侧车道正常通行,避免公交车辆进出站与社会车辆发生交织,缓解局部拥堵。另外,路外侧新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各一条,均为2.5米宽。其中自行车道采取外绕公交站台的方式,保障骑行路线的安全、连续。原人行步道仅用作公交等候站台,新建步道为行人提供独立通行空间。通过这些改造方式,有效保障非机动车、行人的专用路权。

        “除建国路南辅路堵点被打通外,年内还将通过平交路口优化、瓶颈路段拓宽等方式实施20项市级疏堵工程。”殷浩介绍说,其中6项已完成的疏堵工程中包括南四环马家楼桥西增设主路进口工程、东四环双新桥南增设主路进口工程、青塔西路与双林南路路口改造工程、丰体南路与京港澳高速辅路新增出口工程等。

        南四环马家楼桥西增设主路进口工程,在既有入口东侧新建主路进口,方便附近小区居民进入四环主路。宜兰园小区的居民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小区的口和主路的口是错开的,得开一段冤枉路,绕个圈上路,改造完成后,我们是门对路,省了时间保证了安全,疏堵工程让我们家门口路变得顺畅了!”便利居民出行的还有青塔西路与双林南路路口改造工程,未改造前,京港澳高速景程桥南侧五里店北里等小区居民通过京港澳高速进城,需向北经青塔西路与双林南路路口调头,交通量大、拥堵比较严重,本次利用青塔西路道路中央、主辅隔离带增加一条左转车道,提高通行效率,缓解了路口拥堵。

        此外,东四环(内环)双新桥南新增一处主路入口后,方便辅路车辆迅速进入主路,缓解辅路交通拥堵。丰北路连接京港澳高速出京方向进口匝道处,新增一处去往京港澳高速辅路的出口,方便车辆去往小屯路等周边区域,缓解了青塔西路等地交通拥堵。

        记者了解到,目前其他疏堵工程也正在积极推进中,将采取路口改造、慢行系统完善、道路进出口调整、道路综合治理等措施改善慢行出行条件、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通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