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基坑下忙着绑扎钢筋 ■记者 刘偶/摄
在地铁5号线天通苑站东南侧清华长庚医院院内,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的妇儿中心拔地而起。未来该中心建成后,清华长庚医院将新增500个床位,在有效增强京北地区妇产科和儿科的医疗服务的同时,成为北京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医疗中心。中建一局总承包公司清华长庚医院二期项目施工区域位于门诊楼与办公楼中间,近日进行基础底板施工,数百名工人正在基坑下忙着绑扎钢筋。
CFG桩托起妇儿中心
基坑下34口降水井,基坑上70口观察井兼降水井,基坑四周100多台抽水泵已连续工作了12个月。由于施工现场距离清河河道最近处仅1.8公里,因此施工区域地下水位高,成为项目部进场后最大的难题。
“在市区繁华地段,地下水还能这么多,这在北京施工中非常少见。”项目副经理纪鹏飞告诉记者。项目部在地基上方设置观察井兼降水井的同时,在18.4米深的基坑底部,又额外增设了34口深达10米的降水井,为后期底板施工创造条件。“目前我们每天抽水量可达4896立方米,预计整体抽水需到7月份才能全部完成。”施工人员说。
抽水、换填、加固边坡支护……面对复杂的基坑地质条件,项目团队开始了分区域定制化施工举措。“东侧是13层的妇儿中心主楼,我们专门采用了CFG桩技术,在地下浇筑混凝土桩,从而大幅提升地基承载力,确保建筑物稳固;而西侧工程配套裙房的地下水量更为丰富,因此我们在该区域则使用抗浮锚杆,防止基础底板因地下水位上浮。”项目技术部经理闵昆仑告诉记者。西侧裙房的3338根抗浮锚杆已全部安装就位,东侧主楼地基面上,每隔1.25米,就有一颗直径40厘米,长达10米的CFG桩被埋藏在地下。“我们这次一共设置了3157根CFG桩,可确保主楼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闵昆仑说道。
采用前置焊接幕墙转接件
在主体结构施工中,外幕墙转接件随钢结构焊接一起成型,这看似简单,实际要求极高的工艺技术,如今成为项目施工提质增效的新动能。在4100个转接件的背后,是项目部7人深化团队历时3个月加班加点,用7次建模、11次测量修正后的成果。
“每一个转接件位置,我们仅校对测量就要三四遍,个别关键点位,更要联合设计院与甲方一起进行勘测攻关。”闵昆仑说。项目部在严把设计关的同时,派专人去钢结构加工厂监督生产。“我们在跟厂家沟通时,要求钢结构切割精度必须控制在0.3毫米以下,在安装时,再通过钢结构定位板和定位埋板,将最终安装误差控制在0.5毫米之内,远优于国标1厘米的标准。”闵昆仑表示。
“精度提升50%,效率提升40%,损耗减少30%……”说起前置焊接幕墙转接件的好处,纪鹏飞如数家珍。采用陶板幕墙设计的妇儿中心,在水平方向上,每隔1至1.2米就需要设置一个幕墙转接件,因此每层楼仅转接件就多达260余个。“常用的做法是等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后,外幕墙施工团队再在钢结构上安装龙骨、转接件等附件,其施工精度一般仅能满足国标要求的2毫米,而当我们改用转接件与钢结构在工厂一体化成型工艺后,精度可提升到1毫米。”闵昆仑说道。
表面平整度误差不超3毫米
“表面平整度国家规范允许偏差是8毫米,而按照设计要求我们必须得控制在3毫米内。”闵昆仑说。记者在现场看到,回旋加速器混凝土墙体厚度最小的都达到了2.3米,顶板厚度也达到了2米,整个混凝土结构表面平整、密实、观感良好。“表面平整度看似仅跟施工工艺有关,其实它跟构件尺寸及配筋、混凝土性能都有密切关系,犹如钥匙开锁,差一点都不行。”施工人员说。
为了攻克超厚混凝土结构施工难题,项目部和设计院与甲方召开多次混凝土结构施工研讨论证会,同时去同类其他医院工程进行实地调研学习。为保障回旋加速器整体施工质量,项目首先在样板区浇筑了等比例实体试验段,针对实验中发现的外观质量缺陷逐一进行攻克。“当时,为了提升混凝土墙体平整度,我们改变了传统墙体一体化浇筑施工法,改为分层浇筑、3步浇筑工艺,先在墙体下方做一道50厘米高台,然后再浇筑中间墙体,最终再进行上部收尾施工。”施工人员说,此工艺一举提升墙体表面平整度60%,误差缩小到3毫米。
据了解,清华长庚医院整体建筑主体结构将于7月初全部出地面,预计于12月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