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进行管线安装施工 ■记者 董一鸣/摄
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现场,上百名工人日前来到场内的“死忠看台”扮演球迷对看台的主体结构进行测试,而在他们脚下,北京建工集团工体项目机电经理党海彬正和技术人员商量排风系统的各项参数。
随着钢结构完工,全新的工人体育场机电设备安装正式进入最忙碌时期。“如果说钢结构是体育场的骨骼,混凝土是肌肉的话,那么我们机电设备和管线就如同体育场的血脉,将电、风、水等送到指定位置,确保整个体育场的健康运转。”党海彬说。
机电管线中体量最大便是水管、风管、线槽。整个新工体的各类水管和消防管线长度达到40万米,风管面积超22万平方米,用于线缆铺设的槽架超17万米,强电线缆数量近100万米,弱电线缆近200万米,消防线缆总长度更是突破300万米,总线缆长度相当于整个中国的纬度距离……然而最让施工人员头疼的并不是长距离和大面积,而是工人体育场的弧形结构带来的管线布置难题,特别是建筑不做吊顶的设计让各类管线全部暴露在外,美观和实用的矛盾在这里突显出来。
对水管而言,最初施工团队想使用直线拼接的形式,但是考虑到接口约是弧线拼装的3倍,如果接口太多会导致后期渗漏风险增加,同时拼接方式裁剪带来的材料浪费达15%。最终施工团队购置了两台加工设备给现场水管“凹造型”。6米一根的水管被机器压出了不同弧线,确保按照主体结构走向进行拼装,最终形成了与结构弧线一致的曲线造型。
无论是长方体还是圆柱体的风管,都是拼接出来,不具备直接“凹造型”的可能,施工人员就采用厂家定制化加工和现场手工切割的方式完成拼接和安装。
作为管线中最小的空间,线槽内部要埋敷设各类强弱电线缆,虽然电线可以弯折,但是线槽的金属材质导致其无法进行整体弯折,施工人员将每一段线槽进行切割打磨,通过现场计算后发现,每段线槽需要切除的量仅有2毫米,施工人员如同玉石雕刻一样对每一节线槽小心切割,耐心打磨,只为呈现最完美弧线。
管线问题解决后,核心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将成为机电团队2022年全年重点攻克的难题。其中冷雾降温降尘系统是原工人体育场没有的新设备。“这套系统就是在观众坐席上以间隔1.5米左右的距离成环成列埋入近3000个专用喷头,在炎炎夏日通过喷出雾化水给现场降温,目前测试的结果,这套系统每个喷头可以覆盖5平方米左右的范围,实现降温在3到8摄氏度之间。”党海彬说。而搭配喷雾的是每个座椅下都安装的通风系统,确保观众区域的空气流动与温湿度适中,为球迷打造一个舒适的观赛体验区。
雾化系统为观众降温,而屋面的融雪系统则为体育场增温。其依托分布在屋面天沟及屋面流水槽内,让冬季雨雪天气下赛事安全运行,“由于工体屋面造型多变,容易形成一些积水死角造成锈蚀和渗漏问题,我们的虹吸雨水斗都布设在容易积水的位置,再通过135根虹吸管道将屋面积水排走,确保整个项目安全运行。”党海彬说。
考虑到绿色工体和科技工体的建设要求,整个体育场屋面还新增光伏板,实现了太阳能为体育场运行提供持续电力保障,预计光伏板总功率接近1000千瓦时,相当于每小时可以发电1000千瓦时,相当于5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的用电量。阳光充足的条件下,赛时光伏板的供电可满足1/15的体育场用电,平日也可以满足1/10的用电量,实现工人体育场的绿色运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