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地标性建筑“北京亚洲金融大厦”亮相服贸会                   ■记者 董一鸣/摄

        2021年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首次作为独立专题亮相服贸会,通过4800平方米的单独展馆展示“中国建造”技术实力与服务能力。北京中轴线上全新地标性建筑的“北京亚洲金融大厦”也亮相服贸会。

        BIM    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

        亚洲金融大厦地处北京中轴线北端,北侧毗邻680公顷奥利匹克森里公园,与“水立方”“鸟巢”、国家会议中心一期二期等标志性建筑为邻。其中由市属国有企业北京建工集团建设的中央区域A标段,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永久办公场所。

        作为首个落户北京的国际性组织的永久办公场所,大厦通过智慧化手段,为入驻大厦的各国工作者提供近乎完美的服务体验。“从大厦建造到运营,我们全程采用BIM技术,实现大厦拟建造及数字化交付,对大厦进行智能化管控。”北京建工集团亚洲金融大厦工程项目负责人祁晓强介绍说。

        五级过滤系统    确保室内PM2.5安全指标

        步入大厦,80米高的玻璃挑空大厅,使工作区能享受开阔的视野和比较均衡的自然采光,大厦采用双层内呼吸式幕墙,配合电动遮阳系统和主动式通风换气系统,辅以VAV+四管制空调系统,保障恒温恒湿,PM2.5五级过滤系统,确保室内PM2.5达到安全指标。在大厦顶部,智能天窗可根据温度、风速、雨量等条件自动开合,冰蓄冷技术可以在夜间将冷量储存,在白天释放利用,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

        去年年初,亚投行总部正式入驻大厦办公,经过一年多的使用后对大厦的功能与建筑质量予以高度评价。“工程竣工交付后,北京建工项目团队的维保人员仍然继续坚守岗位,为大厦提供运维保障,全心全意服务来自各国的使用者。”祁晓强介绍说。

        “首创”技术    彰显中国制造“硬实力”

        此次服贸会上,亚洲金融大厦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前沿技术手段更是重点展示内容,向世界展示中国建筑行业领域的硬核实力。

        亚洲金融大厦为全钢结构体系,用钢量约11万吨,相当于“鸟巢”的2倍,创新采用“带边框的钢板剪力墙多筒体排架结构体系”16组核心筒构成大楼主要空间框架,项目负责人祁晓强介绍:“该种结构系统在国内外建筑领域均属首次运用,没有成型施工经验可借鉴。”

        为了圆满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团队在两年多的施工过程中,多次开展技术攻关,实现了多项建筑领域的“首创”。

        “就拿这些看似简单的装饰柱来说,A标段总计有24根这样的柱子,每根高25.7米,直径1.5米。”祁晓强说,项目团队需要先将圆钢柱筒逐节焊接起来,随后将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通过高抛的方式浇筑在柱管内,确保柱子的承重能力,最后再在柱子的外壁浇筑一层厚度只有12.5厘米的装饰性清水混凝土。“这样厚度的清水混凝土面层在国内外尚无可借鉴的先例和经验”祁晓强介绍。

        为了实现大厦“阳光普照”的采光效果,中央大厅顶部采光玻璃幕墙面积达到4300平方米,屋顶结构钢梁跨度达到了45.6米,基于此,项目的采光顶施工采用了“预应力张弦梁结构”。“就类似反曲弓,弓弦拉紧可以对弓身施加预应力,让弓保持刚劲身型,不会‘塌腰’。”祁晓强介绍说,这种结构既要精确计算单榀桁架的吊装和安装精度,又要精确计算预应力索的张拉数值和受力均衡,安装精度的误差值全部精确在5毫米之内。项目团队依托测量机器人和BIM信息技术等手段定制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将所有关键数据精确到了毫米级,经过极致精细的施工,让“阳光普照”的采光顶最终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