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月22日,时值大暑,伴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的到来,北京民俗博物馆《二十四节气》大型系列民俗文化演出圆满收官。

        一曲《咏扇》和着欢快的曲调尽显大暑节气的炎热至极。中国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萤火虫》《大暑说雨》《大暑习俗》再现了盛夏时节的酷热难耐与晒伏姜、喝伏茶等传统习俗。

        《二十四节气》于2020年立秋开启首场演出,已历时一年,内容整合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各种民俗元素,通过传统舞蹈、情景剧、歌曲联唱等多种形式,把168部原创作品和193段剧情文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知识串联成型展现给观众。演出将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气候、物候、故事、习俗给以立体的、艺术的生动展示,使其成为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民俗风情画卷,成为波诡云谲气候物候气象变化大观,成为对传统文化和古代智慧的精彩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