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展厅的膜结构造型设计成展翅飞翔的雄鹰 ■记者 董一鸣/摄
7月13日早上7点,首建投公司设计总监于华和同事们准时来到会议室。“今天我们要讨论服贸会首钢园市政道路、绿化等工作的交叉作业协调问题,每天早上7点和晚上6点的两个会雷打不动,做到‘问题不过夜’。”于华说。
于华的忙碌状态从今年春节便开始了。从选址定位、规划设计、拆除作业、建设施工,首钢集团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让焦化厂变成服贸会园区。根据施工安排,目前“服贸会首钢园区”建设进入尾声,预计到7月底,部分场馆可以进入布展环节。
上午10时30分,散会后的于华来到现场针对早上会议的内容进行现场协调。园区最南端登录大厅的钢网架结构已经完成,未来这里将成为园区的主要进出口,大厅身后便是三座钢结构展厅。
于华指着黄白相间的厂房说:“我们在这里使用了U型中空玻璃,这种材料可以实现自然采光,还能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同时厂房主体结构我们也使用了包含防水、保温于一体的装配式外墙钢板,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
整个园区共新建15个展厅,包括临时场馆、可拆装式临时场馆和开放式场馆。除了13个钢结构展厅外,在园区中心区域还设置了2个占地面积共9000平方米的膜结构室外展厅。于华说:“室外展厅的膜结构造型设计成展翅飞翔的雄鹰,整体开合度非常高,单个面积达到45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的比赛场地。服贸会举办期间室外温湿度良好,室外展厅可以满足一些特殊展陈的需要,还可以成为园区最亮眼的造型。”
首钢园区所在地为原首钢焦化厂,为了实现“服贸会”的现代感与既有工业感的完美结合,设计人员煞费苦心。翻开图纸,于华指着上面30多个星罗棋布在园区的建筑图示说:“整个园区我们将能够保留的建筑遗存,特别是能够反映首钢工业风格的建筑全部保留进行加固改造,实现了两者的完美融合。”
园区南侧的熄焦塔,曾被用于熄灭焦炉火焰之用,如今原有建筑被保留作为园区的特色景观,同时贯通整个园区的炼焦炉也作为景观大道两侧的主要工业遗存被保留下来,成为园区别有韵味的工业味道。
此外,穿插于展厅之间的会议室、咖啡厅、餐厅等服务设施几乎全部为原有工业建筑改造而成。于华说:“服贸会媒体中心所在地便是我们曾经的脱硫车间,而利用刀具车间、修理车间、仓库等高大空间设施改造而成的餐厅、咖啡厅、中控室、会议室等使用功能都将为服贸会来宾和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
整个园区共有30余处需要改造的设施,包含厂房、转运站、筒仓等建筑,改造前技术人员需要先对建筑进行体检,确定建筑强度达到使用标准后,对其进行加固改造。如厂房保留了内部的天车,让人走进其中便感觉工业风十足;所有建筑外墙使用高压水枪将表皮冲掉,露出里面的红砖,再涂刷透明保护漆,呈现斑驳的老工业痕迹;几十米高的转运塔也经过除锈、喷漆等工艺焕然一新,为园区增添空间变化的同时,成为园区内的制高点。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服贸会”落地首钢园区,将丰富的工业遗存风貌与现代展会相融合,塑造具有强烈城市公园属性的聚落式会展空间。以北部园区工业遗址公园片区为核心,“服贸会”展区环绕布局,形成与奥运场馆、工业遗存和周边景观“三横一纵”景观廊道体系,增强了体验感、游历感,打造独一无二的“服贸会”文化品牌。观众在花园式展馆群内参观的同时,还能移步换景,在石景山、群明湖、秀池、滑雪大跳台、炼铁高炉等标志性景观中,体会“服贸会”商务沙龙、餐会酒会等形式多样的边会活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