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举办的中国建筑业协会钢木建筑分会(以下简称:钢木建筑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钢木建筑行业发展与新技术论坛上,中建科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宏出任钢木建筑分会首任会长。王宏介绍,近年来,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快速推进。钢结构和木结构建筑由于建筑部件的批量工业化生产及模块化机械化安装模式,是对传统建筑在建造方式上的革新,加快推广钢木结构建筑应用对推动建筑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对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王宏表示,钢木装配式建筑采用集约式生产,能够一定程度上节约耗材、降低能耗并减少建筑废弃物;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机械化安装的方式,能够减少空气、噪声、废物废水排放等污染,降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装配式绿色建筑充分应用自然采光、通风和照明,有的建筑还利用自身特性实现保暖和降温功能,符合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2020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26.2万亿,同比增长6.2%。同时2020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到10.53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56.5%。与之相伴的是我国目前围绕钢结构和木结构产业链上的企业过万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无序竞争导致大量资源浪费。
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齐骥表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倡导适宜地区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同时钢结构、木结构建筑是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建筑,也是最契合“碳中和”理念的建造方式,符合国家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急需推动行业整合协同发展。
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数据,建筑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超过50%,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领域。而2020年,住建部联合多个部委先后发布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得到快速推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卫明将推进以钢结构为代表的建筑工业化建造定义为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他说:“经过调查,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的工人平均年龄比10年前上涨了10岁,也就是说新生的工人群体越来越少,同时伴随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推进以建筑工业化为基础的装配式、产业化施工模式必将成为行业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认为,建筑行业推动智能建造的基础在于工业化。同时规模化将成为建筑行业转型智能建造的关键。工业化的核心在于产品线的可复制性,只有动辄10万平方米,甚至20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推动工业化才有价值,这不仅需要企业参与其中,更需要政府在顶层设计层面统筹考虑,改变现有工程建设承包模式,实现工业化建筑与工程总承包、BIM信息技术、建筑机器人等智造设备、装配式装修四者的有机统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