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修复领域唯一国家工程实验室                                    ■企业/供图

        由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建工修复公司)牵头建设的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日前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污染场地修复领域唯一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建成。

        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16年10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由北京建工修复公司牵头,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共同建设。

        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是环保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建设内容之一,主要任务是针对我国污染场地特征,以绿色、安全、可持续修复技术为重点,开展核心技术的攻关、关键工艺的试验研究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修复材料和重大装备的研制。同时,研究制定污染场地领域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培养专业化综合型人才,为服务国家生态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和科研保障。

        建设期内,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先后建成研发中心、分析中心、药剂基地、装备基地,在北京、天津、武汉、青岛等地建立修复技术和装备中试基地。研发中心从场地风险评估、安全修复技术装备研究和产业决策支持三个方向,形成了五大研究平台。分析中心拥有各类先进仪器设备130余台(套),在2020年12月取得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证书,已纳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信息系统,成为行业重要科技资源支撑。

        自2016年以来,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先后承担了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发了模块化淋洗、节能高效异位热脱附、原位加热耦合多相抽提修复技术等关键技术10项。

        其中,“有机污染场地快速诊断与可视化表征技术”系统构建了有机化学品泄漏场地快速诊断技术体系、可视化表征技术和土壤修复技术筛选矩阵,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2018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大型复杂化工污染场地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工程应用”为我国化工类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与治理提供了成套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撑,获得2019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同时,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还研制新型安全修复材料9种,形成土壤淋洗装备、异位直接热脱附技术装备等修复成套装备9套,建设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应用示范工程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8项,参与编制多项行业标准规范,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奖励6项。形成了“技术研发-中试验证-工程应用-产业升级”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有力提升了环境修复产业技术创新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