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本市近日发布53项地方标准。其中,首次制定标准39项、修订标准14项。按照涉及领域分,工程建设标准29项、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7项、环保标准5项、公共安全标准4项、服务业标准3项、农业标准3项、资源节约与利用标准1项、信息化标准1项。
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发布全国首个为落实区域评估政策而出台的技术标准——《街区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该标准为街区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量身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流程和编制要求,强调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全程互动,创新性提出了依据规划深度进行分类评价的方法。
支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布《环境空气颗粒物网格化监测评价技术规范》《水库型水源涵养区治理和监测技术指南》《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监测技术指南》。其中,《环境空气颗粒物网格化监测评价技术规范》是首部大气网格化监测评价方面的地方标准,规定了基于网格化监测的环境空气颗粒物评价的评价对象、评价项目、评价方法和数据统计要求等内容。该标准可直接支撑本市按照《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定期形成各街乡镇的粗颗粒物和细颗粒物(PM2.5)评价结果,加强属地责任的落实。
支撑服务业提档升级,发布《社区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和《商品交易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社区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规定了社区菜市场经营管理要求等内容,明确了防疫、厨余垃圾分类、可降解包装材料使用等要求。《商品交易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规定了商品交易市场的设置要求、设施设备要求、管理要求等,强调市场在保留传统服务方式的同时,宜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开展网上订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交易,有利于支撑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
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布6项工程建设领域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京津冀三地将于同一时间实施。其中《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组成,有利于推动绿色建筑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促进节能减排。
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休闲农业园区等级划分与评定》对本市休闲农业园区的评定指标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复核和退出机制,要求综合考虑农业特色、促进当地乡村建设、联农带农机制、硬件设施、食宿条件、购物环境以及服务内容和品质等因素对休闲农业园区进行等级划分。
支撑森林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发布《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基础能力建设规范》《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训练规范》《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使用和维护规范》。这3项标准是全国应急系统首部规范政府管理的综合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的系列地方标准,从规范化专业化的角度,全面阐明了首都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如何提高迅速响应、高效扑救能力,为构建全国一流的政府专业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提供技术支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