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巡检机器人检查变电所内供电设备 ■记者 张军/摄
4月8日,记者在京港地铁马家堡车辆段变电所内看到了2月份“上岗”的变电所智能巡检机器人。黑白相间的机器人体形不大,却身怀“十八般武艺”。京港地铁技术工程经理王江涛介绍,巡检机器人是变电所的“安全卫士”,它通过高清成像相机、红外热成像仪、超声波传感器等对变电所机柜设备进行巡视检查,提升巡检效率及设备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智能机器人帮巡检
变电所是地铁运行的“能量站”,主要负责电能的供应与传输,为列车和车站所有用电设备设施提供电能。平日里,工作人员通过“一听、二看、三经验”进行日常巡检工作,每7天巡查一次,确保变电所内各类供电设备运转良好,保障地铁用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记者在变电所内看到,智能巡检机器人被固定在变电所设备上方的导轨之上。而它每天的工作,就是对下方的设备进行例行巡检。高约两米有余的设备柜,固定的机器人如何检查?王江涛解释说,机器人伸缩可达1.6米。智能巡检机器人每天会按照预定的流程,沿着开关柜上方的导轨“走”到每个机柜前,对变电所内供电设备的电压电流表计、指示灯状态、旋钮位置、保护装置状态、温度、湿度、噪声、红外温度及局部放电等进行检测、读取状态信息。
另外,拥有360°旋转功能的机器人还可以旋转上下伸缩,确保巡视多点位覆盖,并通过智能化数据分析,实现实时预警,让巡检工作更智慧,用科技提升运维水平,保障乘客优质出行体验。
3小时一巡保安全
变电所试点使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后,巡检频次由此前人工巡检的7天一次变为3小时一次,能更早发现设备异常情况,提高设备可靠性;且巡检机器人可在人工目测观察巡视的基础上,进行更精准的数据检测及信息读取。同时,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上传并形成分析报告,供工作人员随时查看当前和历史的巡视数据。
“随着采集数据的丰富和完善,机器人可以实现自主学习,数据识别的精度和准确度也会不断提高。通过数据分析指导设备检修工作,辅助京港地铁维护管理人员不断优化维修策略。”王江涛说。
此外,巡检机器人如果发现异常情况,会将异常信息实时发布到后台终端,并发出报警信息提示,提醒工作人员现场查看处理,及时有效确保供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有效提升巡检效率,保障服务质量及乘客出行安全。
多项科技打造智慧出行
近年来,京港地铁逐步开发使用智能运维平台和智能维护设备,积极引入先进技术,致力于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京港地铁16号线北段是全国首条5G信号全覆盖的地铁线路,乘客在地铁通勤途中即可畅享5G网络带来的便捷;研究在有限空间内利用无人机进行检查,以提升工作效率和人员安全性;试点16号线信号系统智慧运维系统等,运用科技为轨道交通赋能,注重打造智能化及智慧出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