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友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企业/供图

        30 年,他凭借踏实肯干、爱岗敬业,从一名普通工程人员晋升为大修项目管理处项目经理;30 年,他所参与的多个高速公路项目及百余项大修养护专项工程,多次荣获公路业建设大奖;30 年,面对一次次急难险重高速公路大修工程,他更是冲锋在前,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任务。他就是首发建设公司大修项目管理处项目经理马连友,2020 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带领团队拼出首发速度

        2016 年,全国公路大检查在即,东六环还有大量的病害需要处理,但是,为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施工工期压缩得很短,加之施工作业面狭小、带交通作业和夜间施工,机械和人员施工都面临较大安全风险。马连友说:“工程就是命令,只要组织到位、人员到位、盯住不放,就能完成任务。”为此,他坚持夜间现场巡视,从交通导改到安全管理,从施工工艺到质量控制,他总是冲在第一线。天亮了,回到驻地匆匆睡三四个小时,又马上起来召开日例会,部署施工方案,夜里继续鏖战。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仅用3 天就完成了单车道18 公里的摊铺任务,五年一次的全国公路大检查最终顺利通过。

        同样是在2016 年,京城遭遇“7.20”特大暴雨,牤牛河河水大量涌入南岗洼低洼路段,导致京港澳高速交通大动脉被阻断。险情危急,时间紧迫!马连友主动迎战,立下“军令状”,誓要完成此项应急抢险任务。

        他扎根南岗洼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把控。主路桥梁吊装时48 小时不眠不休指挥大局,吊装工作未出现任何差错。桥梁施工周期仅用27 天,创造了北京桥梁建设史新纪录。南岗洼工程首次在京成功应用装配式桥梁技术,为后续同类桥梁施工积累了经验,解决了北京市防汛一大难题,维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接下拆除省界收费站难题

        2019 年9 月,随着国务院关于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的安排,北京8 座省界收费站的拆除迫在眉睫。此项工作点多面广、距离分散、工序复杂,加之雨季大风、冬季施工等不利因素,项目难度与压力史无空前。如果出现丝毫差错,将直接影响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甚至引发系统瘫痪。

        马连友带领的大修团队承接了6 座收费站的拆除任务,他带病坚持工作,顶强风冒严寒,逐站现场实地考察,与收费所工作人员召开现场会,广纳意见,并细致编排、研讨每个步骤每个时间节点的放行方案,确保零失误。经过近4 个月的昼夜施工,六所出京收费站于2020年元旦零点实现贯通。

        钻研创新技术提质增效

        为解决京开高速K23-K34段横纵缝的接缝质量问题,数九隆冬的夜里,马连友跟在作业中的摊铺机后面,细心观察设备的性能、工人的操作手法,经过琢磨、试验、总结、改进,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展边、推边、点豆”的“三步工作法”,有效提高了路面接缝质量。

        京哈高速公路病害处理专项工程中,他克服种种限制,将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技术进行推广,有效提升了过往车辆的行车舒适性。

        K34+130 段通道桥上部梁体出现大量超限裂缝,影响结构安全。该通道桥临近窦店收费站入口,交通流量大,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交通的影响,马连友大胆采用梁板和桥面铺装整体预制的方式,仅用48 小时就完成了整修的施工任务,又一次将不可能变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