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哈高铁复兴号高寒动车组从北京朝阳站发出 ■记者 周宇杰/摄
这个冬日,漫漫冰雪铺就的北国风光已不再遥远。2021年1月22日9时左右,崭新明亮的北京朝阳站内,巨大电子屏上“北京至哈尔滨高速铁路全线贯通”的字样随处可见。9时16分,站台上一声鸣笛响起,曲线优美的G913次高寒版“复兴号”高铁动车组列车缓缓启动驶出北京朝阳站,这趟标志着北京至哈尔滨高铁北京至承德段(简称:京哈高铁京承段)正式开通运营,其终点站为哈尔滨西站。
京哈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主通道之一,全长1198公里,贯穿东三省,直达首都北京。两地千里之遥,当高速列车通车时,时间距离也随之缩短。相比之前动辄8小时的旅程,京哈高铁的全线贯通让北京至哈尔滨的距离缩短至最快4小时52分可达。到沈阳的距离也由近5个小时缩短至2.5个小时。
首趟列车一票难求
京哈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哈-京港澳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沈阳至哈尔滨段已于2012年12月1日开通运营,沈阳至承德段已于2018年12月29日开通运营。京哈高铁全线通车,新增了一条东北地区进出关高铁通道,将极大便利东北、华北地区人民群众出行,进一步释放进出关铁路货运能力,密切环渤海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间的联系,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趟列车开出当天,北京朝阳站客运车间主任刘华强介绍,北京朝阳站京哈高铁京承段首发列车定员六百余人,车票十分抢手,头天中午就全部售完。“每年春节东北地区都是客流集中的方向,北京到哈尔滨常常一票难求,京哈高铁的全线贯通将极大方便东北旅客出行。京哈高铁京承段开通运营首日,铁路部门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10.5对,之后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12对,初期运营时速达到300公里。
1月22日上午8:30分,旅客苑阿姨向记者出示了她直达哈尔滨的车票,“高铁二等座,上午9点16分出发,14点56抵达,全程5小时40分钟。票价584.5元。”前来北京看望女儿的苑阿姨这次回程遇上了“惊喜”,“京哈高铁开通是我们一直盼望的事儿,这次女儿第一时间帮我买到了车票。以后无论是我来北京还是女儿回老家都能省事儿省时间了。”苑阿姨说,以前从北京去东北,即便是动车出行也要近8个小时,京哈高铁全线开通后,最快只要4小时52分就能到哈尔滨,当天可以实现来回。
乘客登上京哈高铁京承段首趟列车 ■记者 周宇杰/摄
高寒版列车抗住-40℃
拿着车票,苑阿姨和旅途同伴高高兴兴走上崭新的“复兴号”列车……这趟开往北国的“复兴号”,也有着自己的故事。哈尔滨是著名的中国“冰城”,伴随冬日来临的严寒往往让火车运营也变得充满挑战性。这趟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寒动车组不畏严寒挑战,因为它的设计足够“抗冻”,拥有耐低温、耐冰雪的“独门绝技”,在零下40℃的极寒环境下也能奔跑如常。
京哈高铁开通运营当天,高寒版“红龙”“金凤”复兴号动车组同时亮相京哈高铁。9点16分,由中车长客研制的CR400BF-G型复兴号高寒动车组作为首发车型从北京朝阳站出发;10点20分,由中车四方股份研制的CR400AF-G复兴号高寒动车组从北京朝阳站出发。
据铁路部门介绍,上线首秀的新型复兴号高寒动车组基于CR400AF动车组平台进行了高寒适应性设计,动车组所使用的材料、电气元件以及车体、转向架、供风制动等系统部件均进行了耐低温设计,并在密封防雪防击打、水系统防冻、冷凝水防治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使动车组具备了特殊的“抗寒”性能,能够承受零下40℃低温以及冰雪等极端恶劣运行条件的考验。
在极端寒冷天气下,列车配电柜等金属零部件容易因“结露现象”产生冷凝水,流淌至列车电路系统,便会产生安全隐患。高寒动车组为此特别在配电柜骨架喷涂了一层微米级陶瓷多孔材料,空气遇冷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存储在孔隙中,防止流淌到列车电路附近。当客室温度升高时,冷凝水便可自然蒸发。
新型高寒动车组还首次批量使用自动化防冻结功能。此外,列车的水箱、污物箱、水管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棉衣”中间有电伴热线,水箱底部还增加了“小电炉”,天寒地冻依旧可以保持“活力”,保证旅客正常使用需求。“这实际上就是给列车重点部位加了辅助供热的设备,然后对车体进行加热,这样在寒冷的天气里边,它会起到一个保暖的作用。”北京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董益永说,京哈高铁全线开通当天,哈尔滨气温为-9℃,到达哈尔滨的列车整体运行状态良好。
北京进入“六站两场”时代
1月22日,恢弘大气的北京朝阳站随京哈高铁京承段同步开通运营。自此,北京市迈入拥有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清河站、北京朝阳站六座铁路客运枢纽和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两座国际机场的交通运输新时代。
北京朝阳站枢纽工程是京沈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建筑面积18.26万平方米,其中中央站房11.45万平方米、西站房6.81万平方米。站房共三层,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局部有夹层,共设有7站台15线。北京朝阳站站房建筑方案整体造型气势恢宏,端庄稳重;颜色搭配古朴灵动。从“灰砖、红墙、金瓦”等传统建筑意向中汲取灵感,多处采用“北京灰、宫墙红、木棕色”,既丰富室内外效果,又能够起到对人行流线的引导作用。另外,朝阳站首次采用无肋板全玻璃幕墙,总长达254米。玻璃幕墙整体效果纯净、通透,旅客行走在站房中,视线开阔,可以饱览车站周边景观。
记者在车站内看到,车站内设备设施齐全,路线标志标识简洁明朗,一位带着6岁宝宝出行的旅客表示,“一进车站就能看到售票机,综合服务咨询台的位置也十分明显,而且设置有儿童服务区,这让我们带娃出行的旅客觉得很贴心。”车站的儿童服务区十分“卡通”,不仅装饰贴合童趣,还备有小朋友喜爱的一些玩具设施。车站工作人员介绍,车站高架候车室北侧设置“四区一室”功能区,设置了儿童娱乐区、军人候车区、重点旅客服务区、母婴哺乳室,为特殊需求旅客提供舒适候车服务。另外,北京朝阳站“智能服务”也不落其他车站。旅客在车站打开移动终端蓝牙,同时接入互联网,车站导航引用平台便可为旅客提供站内定位、导航以及铁路客运信息搜索等服务。
北京朝阳站位于朝阳区东四环外姚家园路以北,朝阳站开通,主要通行东北方向高铁列车、普速列车和市郊铁路东北环线,车站的交通接驳对于附近居民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开通当天,不少附近居民通过步行、公交、私家车等方式来到朝阳站一探究竟。
市交通委客运综合协调处副处长李高芳介绍,为方便旅客抵离,北京朝阳站可满足公交车、出租车、小汽车、市郊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接驳国铁客流,服务旅客出行。
北京公联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好北京朝阳站开通后周边交通接驳服务保障,交通部门在北京朝阳站周边配套建设5条道路:将台洼西路、驼房营路、姚家园北街、石佛营东路、北豆各庄路;新建4条专用匝道:连接车站南、北高架平台和周边道路;新增4处场站:1处公交场站、1处公交接驳车站和2处出租车调度站。
车站开通后,北京朝阳站采用上进下出结合下进下出的流线组织方式。出租车、社会车、公交车及广场步行进站的旅客采用上进,地铁换乘铁路旅客可采用下进(快速进站),出站流线均采用下出方式。车站东侧地面、南北高架三个方向均可进站,旅客可以从不同的标高层面进站。
另外,根据规划,未来北京朝阳站还将建设1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接入M3线和R4线2条城市轨道交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