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一场寒流突然袭来。凌晨5点,室外温度零下14摄氏度,公交靛厂公交场站已是呼气如霜。车下,靛厂低保站组长黄博文正仰躺在车底盘与柏油路面之间的空隙里检查传动轴、转向节,并进行气路管路排污。身下冰冷的路面冻得他后背冰凉,一股股凛冽的风吹得他脸色泛白。

        敲击轮胎螺丝,检查旋紧;拨动灯光开关,检查仪表照明;拉开储气罐阀门,进行排污。每检查一部车辆,保修分公司三厂一车间主任侯磊都要在专用表格上记录相关数据。“千万不要小看这些简单的流程,比如刚刚的排污工作,拉动拉环看似简单,但排出的都是积存在储气罐底部的水汽,在这样的严寒天气里,如果积液过多会造成储气罐和气路管道结冰冻凝,将有可能导致车辆恶性事故。”侯磊边说边将头探到车辆底盘下,钩动排污阀。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在任何天气条件下确保公交车辆的出行安全,我每天都在为公交车进行日常保养和维修,公交车从身边驶过,我只要一听声音就知道它犯了啥毛病。您别看这些每天穿行在长安街上的公交车外形庞大,发动机仓里面的空间可是狭窄无比,除了发动机总成,侧面只能容纳一人通过。”打开后机侧舱盖,黄博文脱下厚厚的棉服,一头钻进发动机与车身间狭小的侧空当,拿着手电逐一查看油路管线有无渗漏,然后俯下身钻进车架下面,对转向系统进行细致检查。随后他坐入驾驶舱,启动发动机,依次检查机油燃油压力、制动气压、灯光照明等系统工作状况。60余部车辆检查过后,黄博文的鬓角已见汗迹,呼出的哈气瞬间就变成了白雾。

        “师傅,风挡除霜机、空调暖风机刚刚检修完毕,保证温暖运营。刹车制动、气路管路已经彻底排污,低温天气开车注意安全哈!”“这大冷天,你们保修工还要到场站来巡查也够辛苦的了,穿厚一点哟,别感冒了!”一位52路早班车公交车司机坐进驾驶舱准备出站运营,侯磊带领黄博文等青年突击队员一边将刚换好雨刷片放在挡风玻璃上,一边哈气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对司机温馨提示。

        重新戴上手套,记者发现黄博文手套最里层有一层薄薄的塑料手套。“您可别小看这层塑料手套,检修过程中能顶上大用,带皮质手套太厚,手指不灵活。带线手套很快就会被油水浸透,不勤换真能把手指和手套冻在一起,这层塑料手套不但隔油隔水,还能起到防冻的作用。”黄博文说。两个半小时后,场院里停放的几十部运营车辆已经全部检修完毕。寒风中,侯磊和同事们已经满头大汗。他们赶紧收拾工具坐入保障车,抓紧时间将检修表格汇总,因为今天广安门场站还有12 部高保车辆等待他们进行拆检。公交保修三厂面对突如其来的骤冷天气,对承修的公交车安全风险点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发现的各类隐患进行彻底整治,确保运输安全畅通,乘客温暖出行。

        为有效应对近期北京寒潮和持续低温天气,保修分公司持续开展寒潮低温天气车辆技术服务保障工作。组织车辆技术服务保障小分队共359支,出动保障人员826人次,在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分别前往潞城、四惠、德胜门、公主坟、西直门等126处重点线路站点开展上路技术服务保障工作。重点关注车辆气路排污、暖风系统、车辆密封和电池保温情况,共检查车辆7414辆次。抢修救援服务中心加强途经核心区、火车站、枢纽站等重点区域、线路抢修任务的调度监控,合理调整抢修车辆屯集点位。材料供应中心密切关注低温条件下常用物资供应需求,及时做好车辆维修物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