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管局昨日组织举办的“标准保护地球,助企复工复产”主题活动介绍,本市已累计发布地方标准1779项,初步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地方标准体系。
近年,本市开展了节能和循环经济、百项节水等多批次重点领域标准专项工程、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化协作等工作,这些专项工程和工作对促进首都资源节约与利用、支撑首都功能转型与绿色发展、助力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今年以来,还在国内率先发布了10项常态化疫情防控地方标准、推动形成了一批团体标准,增加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相关标准供给。
年初,首都标准化委员会印发了《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为全国率先出台的、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具有北京特点的首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顶层设计方案。在今年中关村论坛上发布了《北京市大数据标准体系》,结合本市大数据行动计划,形成了由基础、数据、技术、平台/工具、管理、安全和隐私、评估评价、行业应用8部分组成的总体框架,结合需求提出用五年分三个阶段推动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着力推动北京大数据标准化建设。
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百项节水标准规范提升工程”,分三年制定《用水定额》系列标准及相关评价标准,健全水务标准体系,优化首都水资源利用,推动全社会节水,提升用水效率,进一步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今年前三季度,在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交通环境升级改造、基本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累计发布地方标准86项。积极实施全国统一的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制定印发《深化落实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支持企业创制标准,通过高水平标准引领,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助力复工复产和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