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厂公租房3栋高层超低能耗“被动房”国庆节前交付,这是本市第一批超低能耗示范项目,也是国内首批一类高层(指住宅建筑高度超过54米)超低能耗建筑。在被动门窗、新型保温材料、新风系统等新技术和新材料支撑下,被动房屋居民将在无暖气、无空调的室内,享受到冬暖夏凉。
焦化厂公租房3栋高层超低能耗“被动房”位于东南五环内原北京焦化厂遗址区域,作为焦化厂公租房项目组成部分,由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投资,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承建,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参建。项目于2016年开工建设,共有10栋住宅及配套商业,总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其中,7号楼、21号楼和22号楼三栋属于超低能耗“被动房”,房源总套数为560套。2020年8月,经市住建委、市规自委、市财政局、朝阳区住建委组织专家组评审,3栋超低能耗被动房屋作为“北京市首批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项目”通过验收。
首批一类高层超低能耗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是所需能耗极低的建筑,又称被动房,一般指在一定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下,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最大程度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并能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的建筑。
为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行业发展,提升超低能耗领域建筑设计、施工经验,完善相关验收经验,2017年9月,经市住建委、市规划国土委、朝阳区住建委和区规划分局组织的超低能耗专家组评审,焦化厂公租房项目(17号、21号、22号)通过“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立项。项目投资单位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为北京最重要的公租房持有主体,致力于建筑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目前持有公租房项目百余个,帮助12万余居民改善了居住生活条件。
不借空调暖气享冬暖夏凉
焦化厂公租房项目由北京城乡建设集团经过四年建设,三栋建筑均采用超低能耗和装配式两项建筑行业领先技术。项目联合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研发了真空绝热板超低能耗预制外墙板、断桥预制阳台等新型部品构件。因无先例可循,在超低能耗施工过程中,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攻克了门窗安装、气密性等诸多施工难题,为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建筑施工过程中运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和先进材料,包括优质被动门窗、新型保温材料、新风系统以及进行了气密性和无热桥等施工手段,这些共同实现了即便不借助空调和暖气,居民入住后同样可以享受到自然空气带来的冬暖夏凉。项目在建设初期就考虑此后建筑能耗数据采集。为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合理性,房间内设置温度、湿度、用电、用水及一键报修等传感器,采用有线与无线结合的方式将数据最终传输至运维云平台。待入住后,居民可通过运维云平台随时了解建筑耗能状况。
焦化厂公租房项目经理唐国安说:“作为承建方,这个项目给城乡建设集团带来很多理念上的变化,让我们重新审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该项目的交付为后续施工项目中如何降低资源消耗积累了宝贵经验,让企业的绿色发展道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真正深入人心。”
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记者在现场看到,“被动房”户型和普通公租房基本相同。40—60平方米的小居室,厨房和卫生间设施配备齐全,可拎包入住。“建筑室内外空气交换的最关键部分是门窗,超低能耗建筑对门窗的自身节能就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窗户为例,焦化厂公租房超低能耗楼房选用的被动窗户导热系数远低于普通断桥铝门窗的导热系数。”唐国安说。
除材料,被动窗的安装工艺是实现最终节能效果的关键所在。由于三栋楼房属一类高层建筑,常规建筑采用的吊篮安装不仅效率低,安全隐患也大。施工过程中,被动窗的安装首次采用了电动提升平台,提高了被动窗安装的效率和安全性。唐国安说,由于考虑密闭性,一般被动房的墙壁质量要远高于普通建筑的墙壁重量。作为一类高层建筑,焦化厂公租房外墙保温采用了厚度仅有14厘米的VIP真空绝热板加岩棉板外墙保温,与常规被动房使用的25厘米厚石墨聚苯材料相比,提升了保温效果,也提升了防火等级。
为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项目建设中还研发了一套新风及地道风系统。温度记录数据显示,经过地道风循环过的空气比室外空气相差8-10摄氏度。冬天时,新风系统通过蓄热装置把热量截住,凉空气被抽进来时会提前预热,提升室内温度;在夏天,新风系统则发挥制冷功能,把凉空气吹到屋子里,最终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
“这3栋高层超低能耗被动房建筑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采暖一次约需87吨标准煤炭。按照每公斤煤炭产生2.77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这三栋超低能耗建筑每年可减少240余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700个成年人一年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唐国安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