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记者 张军/摄

        从2018年7月城市绿心绿化项目部成立,到2020年9月29日项目竣工,历经27个月艰苦奋战,由北投集团建设运营的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今天开园。

        12家设计单位、18家绿化总包单位、9家市政道路总包单位、3家建筑施工总包单位……这都由北投集团17个人组成的项目管理团队负责统筹协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作为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绿色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11.2平方公里,相当于3.8个颐和园,建设难度可见一斑。北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长利表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将成为副中心城市新地标,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名片”,成为惠济于民、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千年惠林”。

        条件艰苦毫无怨言

        2018年7月,绿心绿化项目部成立。为尽快投入工作,项目部选择了原东方化工厂一栋旧楼办公。没有精美的装修,只是简单刮个“大白”,添些桌椅板凳和最基本的设备就开始办公。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魏国就要从城区驱车50公里来到项目部,他来到现场第一件事就是看一看建设中的城市绿心。

        “现在我们搬进了新建的仿古建筑‘游客中心’作为办公地点,但刚来那会我们最怕夏天,倒不是怕晒,是担心下大雨。”北投集团城市副中心绿心绿化项目部副经理魏国回忆起项目部成立之初的情景十分感慨。当时正值盛夏,遇到下大雨时,办公楼一层就会被雨水漫灌,魏国和同事都得淌着水进出。“后来我们修缮了下水管道才算解决,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毫无怨言,全力投入城市绿心建设中。”魏国说。

        加班加点抢出节点

        “很多活儿都是在不可能完成的情况下,加班加点抢出一个个重要的工程节点。”北投集团城市副中心绿心绿化项目部员工袁泉回忆说,2019年12月,园区内全长5.5公里的星形园路环实现全线贯通,其实完成这一重要的节点工程只有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

        抢工期时,项目部成员白天工作,夜间还要盯着建筑材料,一盯就是整整一宿。赶上忙的时候,三天回不了家是常事。他们在办公室拼凑几把椅子,和衣而卧,凑合睡一宿,天亮了起来接着上班。

        而今,万亩城市森林画卷徐徐展开。而这背后,是这支仅有17人的项目管理团队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完成了一项难度极高的建设任务。

        破解难题全力建设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大量施工人员无法及时回京,怎么办?项目部紧急与各地政府协调对接,一辆辆大巴车从北京出发,开往河北、山东等地“点对点”将施工人员接回北京,在项目部周密部署下,近两千名工人复工。

        人员问题刚刚解决,新的困难接踵而来。多地工厂暂未复工,苗木供应紧缺。苗木栽种不能错过季节,眼看天气越来越暖和,城市绿心急需的各类苗木却断了档。项目部成员再次紧急展开协调,从河北等地苗圃基地点对点拉回苗木1300余株。又一个难题被破解,城市绿心于2月10日顺利实现复工复产。

        那时谈起城市绿心将在10月1日前实现开园,北投集团城市副中心绿心绿化项目部经理那和利眼里充满了期待。2月14日,窗外大雪纷飞,那和利起身带着一张图纸出了项目部的门,他和同事一起到绿心实地察看,“下雪之后也要摸排清现场情况,要做到对城市绿心在各种天气状况下的景观了如指掌。”

        再辛苦也值得

        距离开园不到一个周时,魏国趁着中午休息时间巡视公园,“游客中心还可以再漂亮些”“那边要是换一种花会不会更好看”……对于已建设完成的城市绿心,他总觉得还可以更加完美。

        未来,城市绿心将成为自然生态家园,植被覆盖逐步完善,自然生态系统逐步修复,立体多元生境逐步构建,城市绿肺功能日益凸显,充分发挥生态效能。魏国说:“城市绿心即将开园,在这27个月时间里,我们尽全力为副中心市民打造一个绿色生态空间,流多少汗水,熬多少夜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