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建集团西工大北研院项目施工现场                               ■记者 谢峰/摄

        7月初,北京城建集团西工大北研院项目团队正在为了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而忙碌。

        项目经理张学生介绍,西工大北研院项目位于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内,是中央在京重点建设项目,是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北京市政府《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是推动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如今,西工大北研院项目总工程师程欣荣正在组织项目最后一个超危大技术方案——钢桁架梁安装专项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工作。

        从程欣荣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发现,每一个细节都努力达到最佳品质,成为这支冬奥村建设团队传承冬奥精神的生动实践。

        在程欣荣手中的一摞表格中,一份名为混凝土浇筑申请会签单的表格上,内容不仅是劳务队申请浇筑这一时间节点的确认,表格上对浇筑的技术方案、质量控制标准、相关人员配置、专项辅助配合等工作都清晰地列在表格上,“我们对于作业的信息要求比常规标准更加细致,就是为了确保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万无一失。”程欣荣说。

        表格体现了项目资料管理的细致入微,实操环节项目团队更是将细致融入每一根钢筋的绑扎和每一立方米混凝土的浇筑中。钢筋作为建筑的骨架,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将其弯折成不同角度的构件,而让其改变造型的设备便是弯曲式轴承,它可以通过轴承旋转把粗细不同的钢筋“凹”出不同造型。该项目将单一通用轴承变为适应不同尺寸钢筋的多轴承组合,“不同钢筋用不同的轴承塑型,造型更精准,成品也可以避免钢筋细部结构损坏问题,施工效率和质量也更高。”程欣荣说。

        “我们对标首善标准,将精益求精的双奥精神与先进经验带到西工大北研院项目,确保这项重点工程的高品质。”张学生说。

        对于曾优质高效地带领团队建设完成了冬奥村工程的张学生来说,在西工大北研院项目采取的管理举措,是他对项目管理高品质高标准的延续。

        精确尺寸的钢筋应用到工程建设上,需要细致的操作工艺落地。梁的模板支护和钢筋绑扎是有序衔接的两道工序,通常项目会采取底、侧的三面模板完成后再进行钢筋绑扎,这样可以节省木工的二次作业,但是梁的模板全部安装完毕形成的狭窄空间进行钢筋绑扎,底部空间小,作业难度大,绑扎质量容易出现问题。项目技术人员要求劳务队先安装底部模板,再进行钢筋绑扎,最后进行两侧模板的安装,虽然增加了工序,但是结构成型质量更有保障。

        到了验收环节,项目部严格按照班组、总包、监理三级检验制度,比如钢筋套筒连接质量验收,不仅要看班组检验的标记,还要对抽检套筒边缘是否有扳手的“齿痕”进行记录,程欣荣说:“只有‘齿痕’才能够证明班组进行过紧固程度的检测,所以我们验收从来不单看单子,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现场核验才放心。”

        工程建设各环节的严谨细致也延伸到了材料检测环节。建筑工程项目都会设置混凝土试块养护室来检测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其中,养护架子大多采用市场上常见的多层架体,但在程欣荣看来,石块平放在普通架子上无法让底部均匀受到温湿度考验,技术人员便自行设计了一个架体,并找到厂家进行加工定制,让每一个试块都能以45度的倾斜角度挂在架体上,确保每一个试块的检测数据都100%准确。

        根据计划,整体工程预计将于7月实现主体结构封顶,随后机电管线安装、二次结构砌筑和装饰装修工作也将陆续展开,确保项目明年10月竣工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