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6号线南延工程东小营南站施工现场                              ■记者 周宇杰/摄

        6月20日,随着最后一块顶板浇筑完成,北京地铁6号线南延工程东小营南站提前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标志着该车站土建工程基本完工,进入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阶段。

        北京地铁6号线南延工程线路区间北起既有潞城站,沿运河东大街向东敷设,至现状减运路转向南,在规划潞阳大街与防护绿地交叉口北侧设车站1座(东小营南站),长约2.1公里,全线采用地下敷设方式,预留远期继续延伸的条件。

        市重大项目办轨道一处二级主任科员程禹皓介绍,地铁6号线南延工程作为北京中心城东西方向骨干线6号线的延长线,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对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绿色出行品质,完善城市副中心交通配套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在施工现场了解到,此次封顶的东小营南站为双层单柱双跨岛式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总长398.6米,设有3个出入口、2个风道。该车站项目承接了北京市轨道交通首个素面混凝土工程,实现了车站公共区域轻量化装修,进一步提升了工程的实体质量。北京城建轨道公司6号线南延项目总工程师王建光告诉记者:“该项目建设难点之一是施工处地下水丰富,抗渗漏给工程带来了很大压力。我们采取了20余项措施保障施工安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京投轨道二分公司工程部甲方代表陈江涛表示,地铁6号线南延工程是北京市首个采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的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用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采用了107个分项中的40余个分项技术,有力提升了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其中,非软土地区地下连续墙橡胶接头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长墙结构裂缝控制综合技术、城市轨道工程素面混凝土轻量化装修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内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后续施工中,该项目团队将继续利用EPC模式在设计和施工上的优势,在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全力推进地铁6号线南延工程按期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