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园的温榆河公园园区景观                ■记者 马文晓/摄

        昨日上午,北京温榆河公园一期示范区正式开园迎客。园内包括森林、花海、湖泊、梯田等,成为一处可遍览山、水、林、田、湖、草的大尺度蓝绿空间,周边天通苑、北苑、后沙峪等居民将多一处休闲娱乐场所。

        温榆河公园位于朝阳、顺义、昌平三区交界处,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有京城最大“绿肺”之称。按照“一年启动、两年示范、五年成型、十年成景、多年保育”的目标,分批建成开放。2019年1月,位于朝阳区占地约2平方公里的温榆河公园示范区动工,经过一年多施工,已经成型。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公园示范区被来广营北路一分为二,形成了东西两园。公园内有森林、花海、湖泊、梯田,景色多元。温榆河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从设计到施工、运营都注重精细化,率先开放的示范区更是在造林、治水、打造生境、智慧管理等方面做出示范。示范区分为森林乐谷、梯田湿地、花溪锦田、活力东湖、探险森林五大景区,设置了松芸华盖、栖凤谷、凤鸣台、月影泉等20多处小品。

        公园中水的元素处处可见,有湖泊,也有人造瀑布,清河横贯起步区的北侧,把清澈的再生水引入温榆河公园,最后流往下游的城市副中心。飞瀑叠翠是整个温榆河公园的活水之源,设计师介绍,因其高差错落,形成了公园水源点标志性景观,既具有观赏性,又增加含氧量,提升水质。示范区水域生态环境面积约10.2公顷,在“四区双点、一轴一脉”空间布局下,一条水脉串联起了生态湿地、净水西湖、花溪锦田、探险森林等景点,也成为园区的净水廊道。湿地、湖泊内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经过这些植物根系过滤后,可将水质进行提升。

        温榆河公园示范区还是城市“海绵”,可在下雨时“吸水”,起到削减洪峰作用,为城市副中心拦蓄雨洪,暴雨过后,又能充分利用珍贵的水资源。东西两园人工湖面积达到了43万平方米,再加上可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海绵”设施,整个示范区年径流总控制率在90%以上,年利用雨水达29万立方米。

        温榆河公园的建设也充分运用了智慧化成果,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智慧景区管理系统共由六部分构成,分别是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景区预案管理系统、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服务系统、景区官网、景区游客管理系统、AR科普。市民游园不但可欣赏实景,还能通过AR科普系统增强现实技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植物、动物、微生物形成的温榆河公园叠加到真实场景中。这种增强现实感观的互动体验能方便游客获取环保知识,观看感知温榆河公园多样化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