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为更好地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北京创建了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总体目标是推动建设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创新试验田和数据要素产业发展的集聚地。

        “创建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是北京市抢抓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谋划首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北京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磊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该先行区以台湖区域为核心的68平方公里范围作为承载地,共有18个产业园区、4万多家市场主体,其中数据要素类重点企业为30家,产业可用面积达260多万平方米。该先行区将在北投台湖产业园建设数据先行区管理服务中心,其中包括数据资产登记中心、数据资产评估服务站、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数据跨境服务中心等,在信创园建设算力中心、数据训练基地,在演艺小镇图书城改造项目等地打造数据总部基地。

        该先行区将打造“2+5+N”可信数据基础设施技术架构。其中,“2”是基础设施层,包含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和国家区块链网络枢纽;“5”是业务中台层,包含数据资产登记、评估、托管和管理平台及数据交易节点;“N”是数据应用层,即政务、金融、医疗、自动驾驶、航运贸易等数据专区。

        同时,北京市在市级层面制定10条创新政策清单,包括数据价值合规实现、数据供需高效匹配、数据要素生态聚集、包容审慎监管、资金支持等方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通州区政府也将围绕数据先行区制定属地化政策,在资金支持、房租减免、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吸引企业入驻。

        在建设周期上,王磊透露,2023年主要是建设培育期,正式启动该先行区建设。2024年至2025年是运营推广期,开展先行区重大项目建设,建设文旅、金融等数据专区;建设完成数据资产登记、托管平台;开展数据资产评估试点,并加快建设数据产业基地;推进数据要素型企业招商引资,推进先行区运营推广。2026年至2030年是引领发展期,目标是形成全国数据产业高地效应,树立全国数据要素流通的标杆,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数据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