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援藏工作,我深知必须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工作担当,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我们要继续秉承北京援藏‘缺氧不缺精神’的光荣传统,为西藏技师学院的建设做好铺路人。”北化集团所属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教师屈长江作为北京市第九批援藏人员,带着援建西藏技师学院的使命前往西藏支教。出发前,屈长江抱着这样的信念,一定要将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的“工业精神”带到西藏技师学院,让“工业精神”成为推动西藏技师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保障学院如期开学

        西藏海拔高、日照强、氧气稀薄,自然条件艰苦,到了西藏后,几乎每个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有的头疼到不敢摇动,有的呼吸不畅,有的彻夜无眠。高原反应成为进藏人员的第一道考验,有人被严重的高原反应击倒了。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屈长江主动站了出来,联系指挥部,安排大家轮流值班照顾病人,召集北京援藏支教老师一起安排制订工作方案。很快,北京团队的工作进入正轨。大家还通过学到的高原防护知识互相鼓励、互相照顾,调整心态,用了不到20天,就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西藏技师学院产业调研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他们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和敬业态度,得到受援单位领导高度赞扬。

        西藏技师学院作为一所新办院校,随着开学日期的临近,却面临就读学生不多的困境,首批招生只有16人被统招录入。面对这种局面,屈长江发挥自己的招生工作特长,结合当地情况,在院领导帮助下,积极与自治区教育厅考试院接洽,组织人员通过电话向考生家长宣传,拨打电话5700余次,最终招收新生500余人,解决了生源少的难题。

        开学准备工作千头万绪,从研究制定实训方案、绘制测量教学场地图,再到遴选招聘和培训教师,编写新生接待方案、新生军训方案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定等文件,策划校园的迎新布置等,每一项工作细节都不能有任何疏忽。为确保能够在9月15日如期开学,屈长江带领大家开启了“5+2”“白+黑”工作模式,放弃节假日休息,每天加班加点到深夜。

        打造“西技”专业师资队伍

        “教学工作是此次援藏的主要任务。怎么援?要给学院留下些什么,才能确保工作有交接、能持续。”这是屈长江经常思索的问题。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学院实际,把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成熟的管理理念和“做事成长”文化融入援藏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工业模式”使整个开学初期的各项工作运行平稳、有序。

        “援藏支教工作不分分内分外,既然去了,就要把事情干好。干不好,谁脸上都没有光。尽量多做一些事情,完成好援藏支教任务。”屈长江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屈长江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以健康文明的形象言传身教。他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民族团结,课余时间经常找藏族学生聊天,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报效祖国。屈长江说,来“西技”从零开始建设一个专业群,时间紧,任务重,作为开拓者,要做的就是雪中送炭,即使结束援藏任务,也要为这里留下可以燎原的火种。

        让西藏职业教育自我“造血”

        今年3月初,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放寒假在家的屈长江接到西藏技师学院通知,需提前返藏,准备开学和扩招工作以及疫情防控工作。

        在入藏隔离期间,屈长江投入到扩招新生与开学前的新冠疫情防控准备工作中,在宿舍编写新生开学方案、疫情防控方案,对新生实行24小时健康汇报制度……还通过位置信息,确保每一个新生不出藏区,杜绝疫情发生的可能。同时,还圆满完成了机械制图的网络教学。

        屈长江牢记“援藏支教”的使命,时刻不忘“技能扶贫”的攻坚决心。作为招生就业处负责人,他认真了解学习《西藏自治区就业创业政策文件汇编》,确保工作执行、资金使用符合国家政策。根据不同企业,编制《校企合作战略框架协议》《校企合作协议》《培训实施方案》等,根据企业需求培养技术人才,提升职工技能水平。目前,屈长江和同事已完成1500多人短期培训任务,完成社会化培训收费调研,筹备建立能承接社会培训的培训机构,成立订单班。由于业绩突出,屈长江被西藏自治区人社厅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目前西藏的职业教育水平还不高,更需要加强内涵建设、专业建设、师资建设。我们一定会毫无保留地提供支持和帮助,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西藏职业教育逐步实现自己‘造血’,让西藏技师学院尽快运行起来,持续下去。”屈长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