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分为12个单体建筑,最大单体面积也不过9000平方米……这是北京建工集团采取EPC(设计施工一体化)形式要完成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口岸非现场设施——海关业务设施保障项目的一组数据。
该项目是目前大兴国际机场范围内正在施工的最东端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北京海关检验检疫进口动植物产品储存、饲养、检验检疫的专用设施。该工程预计今年十月底全面竣工。
对操刀华为公司东莞松山湖工程建设的北京建工六建集团项目经理王学民而言,这个工程的技术难度显然不能与华为项目比拟,但是工程地处大兴国际机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别看这个工程只有3.6万平方米,但是12个单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时面临疫情和海关部门机构调整后的方案变更,让这个工程难度丝毫不逊于华为松山湖项目。”王学民说。
项目技术负责人武胜会记得,从去年底至今年6月底,方案变更调整才算最终完成。“12个单体中,涉及拆改调整使用功能的地方非常多,给施工带来极大影响。”武胜会说。
该项目采用EPC模式,所有费用都是一条红线画定,更改带来的设计变更要遵循资金大盘子不变,这对项目技术部门的方案调整压力很大。
其中3号楼原为猫舍,根据使用需求调整为实验室,此时主体结构施工已经完成,技术人员需要在每层顶部开一个8米*0.9米的洞口,再布置实验室使用的管道和线路,同时房顶的防水也要拆除改动,仅房顶就开了大大小小16个洞口,这些无疑增加了项目的施工难度。为了保证主体结构的安全,开洞前,施工人员在洞口附近增加了一圈钢梁骨架支撑,确保开洞对主体结构安全不造成影响,同时项目调整装修方案,在尽量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完成改造任务。
虽然改动多,但是项目的成本控制也不能含糊。4号楼原为犬舍,方案修改后变为了猫舍,这样原来的栅栏门就无法使用。最初的方案要将原有墙体拆除后再按照新设计砌墙,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将原有墙体上的栅栏门改为用轻钢龙骨做支撑的平开窗,这样一来,至少为4号楼节省了近50万元的投入。
走在施工现场,王学民指着一块外保温的岩棉板说:“这是一套复合外装材料,在岩棉两端贴上两层纤维水泥板,成为一块产业化的外装材料。工人只需要将其粘贴在外墙,并用专用固定支架撑住,两道工序解决了以往十道的外墙工序,极大地节缩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效率。”
该项目许多栋号的不开启窗户的尺寸都达到4米。“这一标准超过了窗户的设计要求,需要按照玻璃幕墙进行设计,无形中增加了窗户的加工成本。我们同设计院进行沟通,最终采取在窗户上加装金属框的形式将大窗变小窗,这样便可以按照窗户进行设计加工,节省了大量成本。”武胜会说。
该工程已经于7月底实现结构封顶,目前二次结构施工已完成70%,室内外装修完成30%,全力冲刺十月底全面竣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