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妇联在京举行的“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暨表彰大会上,199个单位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北控集团所属北京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名列其中。
从前期建设、赛时保障到赛后运营,国家高山滑雪公司始终坚守在延庆小海陀山上。国家高山滑雪公司里有这样一支巾帼队伍,她们分布在各个岗位上,组成了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冰雪巾帼团队”,以女性的坚韧不屈和细致入微为北京冬奥会保驾护航,用无悔的奉献绘出了冬奥蓝图中靓丽的色彩。
对于国家高山滑雪公司副总经理陈红艳来说,虽然已过去一年,这段经历仍历历在目。“几年时间里,我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现在获得这个奖项,就是对我们团队最大的肯定。”
从2018年开始,国家高山滑雪公司投入延庆冬奥竞赛场馆的建设工作。在延庆小海陀山无水、无电、无路、无通信的“四无”山区中,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来到工地当天,陈红艳就做好了扎根的打算。工地距离北京城区100多公里,往返一趟需要2个多小时。而且,这里海拔高,气温低,平均气温要比市区低10摄氏度左右。“女孩子们能在这工作,基本算是抛家舍业,实属不易。”陈红艳感叹。
女工程师、女设计师、女建筑师……在工地上,女性的身影活跃在建设一线,她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踊跃参与冬奥场馆建设和专利技术研发。3年多的时间里,她们也始终坚持着“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坚定信念,冬战严寒、夏战酷暑,克服疫情影响及重重困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延庆冬奥村及山地新闻中心的建设任务。
在冬奥会期间,延庆冬奥村是运行时间最长、连续性要求最高的场馆。在延庆冬奥村闭环保障的78天里,在小海陀山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低温下,国家高山公司保障团队、场馆运行团队众志成城、踔厉奋发,女员工们更是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以实际行动兑现了“冬奥有我,请党放心”的庄严承诺,圆满完成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的高度评价,荣获“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
“这背后的付出,都是咬着牙拼下来的。”陈红艳说。
陈红艳带领的团队承担着延庆冬奥村清扫保洁、废弃物管理、扫雪铲冰应急保障3方面工作。面对琐碎而繁杂的系统工程,团队每天24小时备勤,开展垃圾清扫、废弃物管理、扫雪铲冰等工作。
清废最大的难点就是垃圾收集。“极大考验着我们的细致程度。”陈红艳说。冬奥村每天食品垃圾达到3000箱,生活垃圾超过2000箱。团队人员在对垃圾进行处理时,前前后后要消毒4~5次,然后才能封箱并运输到专门的处理站。作为团队负责人,陈红艳高标准地执行清洁服务标准,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每天行走步数都在3万步以上。最后,整个团队用“零感染”交上了满意答卷。
陈红艳至今还记得,冬奥会期间连夜铲冰除雪的场景。当时,延庆赛区气温达到了零下30摄氏度。一场突如而来的大雪持续下个不停,漫天的雪花不断飘洒,很多地方因地形原因,无法使用大型扫雪机清扫。大家天不亮就开始集结,拿着扫帚、铁锹,一点一点地清扫,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脚早就冻得没有知觉。“实话实说挺累的,但心里那股韧劲儿推着我们不断向前。既然扛起了这个责任,就要把工作干得漂亮,不辜负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
和陈红艳一样,在这支运行保障团队里,随处可见女队员的身影。她们承担着高山救援、赛事服务、餐饮客房服务等多项工作,以女性独有的精心和细致,为冬奥会提供“润物细无声”的服务保障,默默闪耀着巾帼风采。
进入后冬奥时代,延庆赛区仅用36天便实现了从延庆赛区到奥林匹克园区的转型蜕变,全力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冰雪主题、山地旅游融合、四季皆宜的度假目的地。
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服务、运营一线,她们以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为目标,献计献策、积极谋划“后冬奥文章”。在冬奥会后的首个雪季,她们不断提升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吃、住、行、游、娱”多场景消费体验,想客之所想,真正做到让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眼下,冬奥会后第一个雪季即将落幕,延庆奥林匹克园区迎来了赞誉无数。
国家高山公司的女员工们发挥着坚韧和智慧,在延庆赛区这片热土上竞展芳华,汇聚起温暖、坚毅、动人的巾帼力量。“我们团队还处在成长阶段,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将不断提升自己,全力以赴推动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陈红艳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