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五道营村西一片滩地上原先种什么都不长,如今却成了村里最“挣钱”的一片地。一座50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相中了这块地,一亩地租金1000元。

          “还不止呢!”村支书丁喜庭算了笔账。如果是种地,忙活一年,刨除种子化肥、人工成本,一亩地挣不了1000元。如果建光伏电站,这1000元可是干落。而且光伏电站发电的收入归村集体,稳定收益长达20多年。

          五道营曾是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达30%,减贫压力大。丁喜庭说,村里没有村办企业,农业也就是种玉米,一年只有一茬,还得靠天吃饭。除了出门打工,村民没有别的出路。村里不少贫困户都是上了年纪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他们该怎么办呢?

          2016年以来,在京冀扶贫协作大背景下,丰宁县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一座座村级光伏电站在贫困村落地。发展光伏带贫效果好,但资金成了最大问题。2019年,为帮助丰宁全面精准脱贫,首开集团向丰宁县慈善协会捐赠专项资金284万元,助力71个村的光伏电站建设,其中就有五道营村。

          光伏电站很快建起来了。一排排灰色的光伏板竖在荒滩上,成了村里的一景,更成了村里的一宝。这座占地面积约10亩的村级光伏电站,预计使用寿命25年左右,一年发电量达72万度。算上国家和省里的补贴,上网电价每度是0.95元。刨去管理、运行等费用,一年收益在50万元以上。最重要的是,光伏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收益全部用于贫困户。首开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项资金平均分配到71个村,算下来每个村级电站可产生约7600元的收益。71个电站每年的总收益是53.96万元,这些收益可使全县521户贫困户548人每年增加960元的收入。

          在五道营村,就有8名贫困户受益。“这个项目好啊。”丁喜庭说,光伏电站是村里引进的第一个大型扶贫项目,带贫能力强,而且可持续。去年9月30日,五道营村如期“摘帽”,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从349户940人,降到了9户20人。村里还面向贫困户设置了电站管护员、护路员等8个公益岗位,每月工资570元。“这些岗位都在村子里,不影响干农活,也不耽误打工。”

          丰宁县光伏扶贫电站装机容量达283兆瓦,在丰宁,光伏发电是当地的第一大扶贫产业,仅去年就带动了全县25000多名贫困户增收。今年,光伏扶贫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光伏电站虽然好,但光靠光伏还不足以脱贫。”丁喜庭说,脱贫更要靠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在五道营村口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常常有邻村村民来学习剪纸。去年,五道营村贫困户剪纸收入在2000元以上,70岁的丁君方一年前还是贫困户,如今老两口已经通过剪纸挣了7000多元。

          “以前村里净是闲人,现在看不见了。”丁喜庭说,五道营村“摘帽”之后,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唠闲嗑的少了,人变勤快了,连村风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