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周年发布会。会上,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取得积极成效,其中,全市消费市场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2021年,全市实现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11%,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4%。
按照《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市统计局作为试点成效监测评估工作组牵头单位,紧扣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定位,构建了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5个维度,42个具体监测指标,涵盖了与实现目标密切相关的指标。自2022年起对上一年度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推进情况和成效开展统计监测,采取综合指数法测算总指数和分指数(以2019年为基期100),综合反映总体和分领域进展情况。
测算结果显示,2020年和2021年,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总指数分别为91.3和98.4。受疫情影响,2020年和2021年总指数均低于100,但2021年较2020年明显好转,总指数提升7.1,5个分指数与2020年相比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具体看,商业活跃度指数提升幅度最大,比2020年提升9.7,表明消费供给更加丰富,商业氛围更加活跃。其中国际医疗水平不断提升,首店、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增长较多,相应指数分别比上年提升39.6、23.6和17.5,对该维度指数上升贡献突出。受疫情影响,国际交往影响较大,但国内外优质资源集聚力不断增强。2021年,在京世界500强企业达到57家,较上年增加2家,数量稳居全国首位。大型外资商业企业180家,较上年增加25家。全年新落户首店(含旗舰店)901家,是上年的近5倍。
消费繁荣度指数比2020年提升8.7,提升幅度居第二位,主要受新消费相关领域发展较好带动,新消费领域平台交易额、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相应指数分别比上年提升24.6和7.2。
到达便利度指数比2020年提升6.6,提升幅度位列第三,其中高铁动车到达次数、地铁运营总里程指数分别比上年提升29.7和8.0,是该维度指数上升的主要带动力量。
国际知名度指数比上年提升3.5,其中,大型外资商业企业数量、跨国公司在京地区总部数量和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数量3项指标发挥上拉作用,相应指数分别比上年提升15.3、8.4和3.6。消费舒适度指数比2020年提升1.7,其中,消费者满意度指数比上年提升5.0,拉动该维度指数有所上升。
总的来看,2021年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取得积极成效,受疫情影响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下一步,要在统筹疫情防控与消费促进工作、落实落细各项纾困帮扶政策和提升供给水平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北京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加快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