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施工人员进行轨道探伤作业          记者 周宇杰/摄

          7月10日0时30分,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外,由中国铁路北京局有限公司北京工务段十余人组成的队伍集结,为清华园隧道至北京北站5公里的铁路线进行探伤。窗口期只有4个小时,要求钢轨医生们稳而快地完成探伤工作。

          据悉,这是京张高铁首次现场闪光焊探伤作业。现场闪光焊,是轨道在现场焊接焊缝。高铁线路铺轨时,运抵现场的都是一条条500米长的钢轨。卸轨后,由施工人员将各条轨道焊接起来,组成无缝钢轨。闪光焊缝使用的材质异构铁强度约是钢轨本身材质的70%左右,所以探伤作业时要格外留神。

          通用探伤仪、耦合剂、探头、轨底探视镜、抹布、铁刷子……工具整齐排开放在地上。“认真清点设备物品,回来时不能落下东西。”北京工务段探伤车间主任郑友恒嘱咐同事们。郑友恒说:“完成探伤工作后,白天铁路照常运行,所以工作必须细之又细,不能将任何物品遗留在铁路线上。即便是涂在钢轨上的耦合剂,探伤队员也必须擦掉才能离开现场。”

          清点好设备物品,队员们忙着调试通用探伤仪。“这是用来检查钢轨焊缝是否出现伤损的仪器,就像医院里使用的B超设备一样,可以利用超声波检查钢轨内部情况。”一名探伤队员指着探伤仪屏幕说,探伤仪工作时,屏幕上会出现波形,一旦察觉到伤损,波形就会发生变化。

          记者随探伤队进入作业现场,队员们迅速就位,有条不紊开始工作。走在记者前方的几名队员拿出带长柄的小镜子,北京工务段探伤主管周立明介绍,探伤工作需要细致,轨道的轨头、轨腰和轨底都要认真检查。轨头与轨腰检查起来可以使用仪器,轨底位于轨道下方,只能借助镜子探视情况。“一般我们会检查轨底是否有划痕。”周立明说,划痕可能会造成钢轨出现伤损,检查出划痕必须记录上报。

          铁路探伤作业以周期进行开展。“铁路线上列车的运行会给钢轨带来压力,气温的变化也会带来热胀冷缩现象,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出钢轨上所有隐患,保证铁路设备和运行安全。”周立明说。

          检查焊缝时,通用探伤仪就派上了用场。4名队员一组,1名队员拿出铁刷把钢轨上的铁锈刷掉,另一名队员迅速为钢轨擦上耦合剂,这样通用探伤仪的探头便更贴合钢轨,为钢轨做“B超”。随着探头的移动,探伤仪器屏幕上会出现波形曲线。焊缝探伤中,判断波形结果十分考验队员的功力。有时,代表正常的焊筋回波和焊筋引起各类变形波,对判断伤波有明显干扰。“探伤仪测量时,如果发现探头前沿有反射体,需要通过钢尺测量距离,判断是正常结构波还是伤波。”郑友恒表示。

          今年,北京工务段已完成京张高铁正线母材探伤,9月底工务段将完成京张高铁200余公里1207个焊头的探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