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强清理道路杂草                                                    ■企业/供图

        在大多数人眼中,道路养护工作不过就是扫扫马路、给破损路面填补坑洞,看似没有任何技术难度,永远与专业技术沾不上边。但有这么一个人,经他养护的道路,多年来一直被评为“样板示范路”。他本人也因技术突出,工作努力,先后获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北京交通技术能手”、北京市“应急先锋·北京榜样”周榜人物等荣誉。今年5月,他又将“首都劳动奖章”收入囊中。他就是马修强,现任首发养护公司第四养护项目部维修班班长,负责北京城市副中心周边道路的日常养护工作。

         精益求精争做“质量标尺”

        “国家投资修路养护,老百姓盼着走上好路,我们只有严把养护质量,把路养好,确保安全干净整洁,才对得起国家和老百姓。”谈及21年来工作感受,马修强如是说。

        北京城市副中心道路是北京市高标准养护路段,为了以“首善标准”做好副中心道路养护工作,马修强不断总结道路保洁和养护工作经验,主动探索尝试保洁新模式,通过反复现场试验,结合副中心周边道路的特点,摸索形成的“一扫、一冲、一保、一洗”机械清扫组合模式,取得良好效果。他负责的通燕高速等城市副中心周边道路养护质量在行业部门考核中名次逐年提升,连续多年获得首发集团“道路养护标准化示范路段”称号。

        2020年夏季,随着副中心建设提速,路段长期有渣土运输车辆,导致中央平台长期覆盖一层碎石沙子,给道路中央平台保洁带来很大困难。为了保证中央平台干净,每天早上6点,他就带领人员开展中央平台清扫工作,一直干到晚上7点左右才回单位。在炎热酷暑的天气下,他在副中心路段中央平台盯守13个小时是常事,每天下班回到单位,脸上就会沾满一层沙子,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他连续两个月没有休息一天,最终保证了副中心路段中央平台干净。

         担当在前的“排头兵”

        马修强常说:“在工作中,最有说服力的不是大道理,而是行动。”在城市副中心周边道路养护的日常工作中,他克服路况复杂、施工项目多、施工间距远等难题,每天总是第一个出现在路上,奔波于各作业点,联系机械、调配人员、安排进度,本应休息的施工间隙,也在检查施工质量,制定下一步施工任务,他用“担当在前、吃苦在前、流汗在前”的实际行动,激励并带动着身边人。

        2022年春节期间,马修强参与到北京冬奥会专用车道增设标志牌紧急任务,多年未能与家人团聚的他再次失约,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严寒降雪、疫情防控等诸多困难,他白天准备物资材料和机械设备,夜间进行安装施工,从腊月二十七到正月初二连续奋战5个昼夜,高标准、高效率完成冬奥会保障任务。

         解难题勇创新“双轮驱动”

        马修强积极发挥在创新工作室骨干的表率作用,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劲头,盯着“硬骨头”迎难而上,既解决生产技术环节的“卡脖子”难题,又主动尝试前瞻技术的养护一线应用,实现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在日常养护作业中,道路补坑、伸缩缝更换、防撞墩打磨等施工项目破碎或除尘时,会产生大量烟尘,造成空气污染,尘土较大时会严重影响社会车辆通行安全,同时也会对施工人员身体造成伤害。为此,马修强研制了雾化降尘机,通过打压泵将水从高压喷头喷出,形成雾状,在日常养护施工中能够起到抑制扬尘的作用。据马修强介绍,该设备可应用于伸缩缝更换维修、补坑等土石方施工现场。

        为了实现快速养护,减少占路作业时间,有效避免交通拥堵,马修强带领自由班组人员利用下班时间经过反复试验,研制出了一套快速抢修工具套装,包括充电式电动扳手、液压式自动扳手、液压整形支撑修复钳、安全支架,快速抢修工具套装,研发完成经几番测试后,应用于各路段的设施抢修工作中,取得了很好成效,更加安全高效完成了设施抢修任务,保守估计比人工抢修时间节约了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