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突击队5名成员支援通州区疫控中心                               ■企业/供图

        4月27日,在通州团委号召驰援通州区疾控中心开展流调工作后,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第一时间成立志愿服务突击队,派出5名人员奔赴疫情防控一线,支援通州区疫控中心开展信息流调、大数据筛查工作。

        在突击队名单中,记者看到,本次参与志愿服务的队员分别来自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下属海淀、丰台、通州、怀柔等不同项目部的不同业务部门。

        突击队队长肖莹莹告诉记者,他们队中有刚入职1年的00后新员工,也有今年50多岁的资深业务干部,这次能来防控一线参与志愿服务,大家都觉得特别荣幸。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志愿者服务突击队召集通知发布后,短短1小时就收到15名志愿者报名。

        4月28日,在经过专业培训后,队员们便进入“实战”环节。一部电话、一台电脑,就是这些队员们手中的“武器”,此时他们每个人都成为与时间赛跑的“侦探”。

        “您好,这里是通州疾控,请问您是……”“请问您是否去过……”在流调过程中,如何用最短时间取得对方信任,是每名队员必须掌握的技能。随着市民对电信诈骗防范意识的增强,想通过自报家门或简单几句话术就取得接听者的信任,其难度可想而知。

        队员殷佳龙告诉记者,在实际流调过程中,许多流调对象不是拒接电话,就是把流调人员当做骗子,立即挂机。这时候,他们就隔几分钟再打,直到对方接听为止,在对方接听后,他们会主动向对方提供疾控中心电话,方便其核实其身份,在得到对方信任后,再进行后续流调工作。“一个流调对象打两三次电话是常事。”肖莹莹说。

        在疾控中心现场,每完成1个流调电话,队员们通常需要花费3到8分钟。而这样的电话,每名队员每天至少要完成150个,从早上8点一直打到第二天凌晨3点左右。肖莹莹告诉记者,最开始,他们每人每天只能打100个出头,但领到的任务量是固定的,看着未完成的工作,大家心里就一个念头:不完成任务,一天的工作就不能结束。“困了就眯一会,累了就洗把脸,然后继续打。”肖莹莹说道。

        “张某、王某,超市、餐厅……”琐碎的信息片段与复杂的地图标点在队员们的脑中、眼前的屏幕上渐渐串成了链条、形成了经纬,最终在时间和空间上绘成闭合的圆环。从4月28日到5月18日,连续高强度的工作让每个人都很疲惫,可大家仍在坚持。“每多完善一个轨迹就意味着减少一个风险点”成为大家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