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消费者网联合发布2021年度国内汽车消费维权舆情研究报告。在2021年汽车消费维权舆情信息中,涉及质量问题占比90.48%,虚假宣传占5.47%,服务问题占3.39%,未按时交付占0.66%。在质量问题中,反映比较突出的有制动系统问题、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变速箱问题和发动机问题,制动系统问题占比高达44.90%,其他问题占比也均在10%以上。

        据统计,2021年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2048.6万辆,同比增长4.5%;较为突出的是新能源市场零售销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随着汽车销量和保有量不断增加,与汽车相关的消费投诉也大量增加,其中,变速箱、轮胎、虚假宣传问题成老生常谈;智能芯片、续航里程、未按时交车等方面成为新问题。

        德系燃油车维权舆情最多

        研究表明,在涉及德系、韩系、美系、日系、自主品牌、其他车系等维权舆情数据中,涉及德系燃油车的维权舆情最多,占比高达37.11%;其次是日系燃油车,占比28.37%;自主品牌排第三,占比20.60%;此外,美系、韩系和其他车系燃油车的维权舆情占比,分别为8.20%、3.93%和1.80%。

        消费维权舆情数据数量排名前十的品牌包括大众、丰田、本田、日产、奥迪、奇瑞、奔驰、哈弗、马自达和广汽传祺,舆情占比分别为22.03%、9.47%、7.83%、6.83%、6.26%、5.55%、4.66%、4.42%、3.82%以及3.82%,前十名的总占比达到七成以上。

        大众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变速箱问题和发动机问题,占比均高于平均水平,其中发动机问题占到41.81%;丰田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变速箱问题和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其中变速箱问题占比39.22%;奇瑞的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和虚假宣传问题占比均高于燃油车的平均水平,其中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占到43.74%;福特的变速箱问题、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和虚假宣传占比高于燃油车的平均水平,其中变速箱问题占比37.48%。

        制动系统维权舆情高居不下

        新能源车受2021年4月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影响,新能源全系品牌与制动系统相关维权舆情高居不下。其中特斯拉在全年维权舆情中有90.02%的舆情均指向了制动系统故障与刹车失灵。

        另外,特斯拉质量问题中反映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的最多占比高达23.01%,其次是电池问题与电动机问题分别占比17.86%与17.94%。服务问题中反映更多的是问题无法及时有效解决,占比达到5.25%。

        新能源汽车国内品牌中,反映问题最多的是质量问题,占比54.75%,其次是虚假宣传,占比为32.26%,服务问题与未及时交付问题分别占比7.4%与5.59%。其中在质量问题中制动问题占比32.26%,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占比13.46%,电池问题占比3.84%,其余占比均在3%以下。

        舆情分析结果显示,在交车问题上,比亚迪新能源、欧拉汽车两家传统车企表现较好,均在2%以下,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两家造车新势力要显著高于传统车企,小鹏汽车未按时交付的舆情占比更是高达18.53%。

        在制动系统方面,造车新势力的舆情占比也是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两家车企制动系统维权舆情占比均在50%左右。

        建议: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针对问题,报告发布方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汽车销售领域变相加价、隐性收费、强制搭售、虚假宣传、车辆安全等消费者反映突出问题的监管,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市场秩序,打击违法行为;引导、规范新能源车行业发展,推动电池技术、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

        同时,汽车产品事关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生产厂家必须高度重视汽车产品质量问题,确保生产销售的汽车产品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并向消费者有效提示注意事项和安全风险。新能源汽车厂家应如实告知消费者车辆实际续航里程、充电速度以及影响因素等信息,避免后期产生纠纷。汽车销售公司应诚信对待消费者,不强制捆绑销售,不做虚假宣传,诚信兑现承诺,杜绝以强凌弱、欺骗误导、违法收费。

        消费者也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注意留存购车、维修等相关凭证,对商家有关退还购车定金、保险押金等的口头承诺要格外留心,注意留存定金或押金收据,必要时对商家的口头承诺进行,主动争取签订纸质的定金或押金退还协议。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