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条地铁线路、21条公交线路、最短换乘距离只有10米……朝阳站交通枢纽作为北京朝阳站配套工程,是北京市首个实现高铁到站厅直通公交、地铁换乘厅的大型交通枢纽站。据首发集团公联公司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现场指挥常清伟介绍,目前工程正在进行地下结构底板和负二层地下室结构施工,预计今年底完成北侧停车楼及南部换乘厅的混凝土结构施工。

        高铁站内可换乘公共交通

        北京朝阳站是目前北京铁路枢纽六大主站之一,同时也是京哈高铁的始发站。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北京朝阳站东广场已经投入使用,而位于西广场的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仍在建设当中。

        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3.3万平方米,包括地上两层和地下三层。枢纽北部是公交立体停车楼和公交场站,南部是出租车进站区,地下还有出租车网约车停车区。此外,正在建设中的地铁3号线和规划中R4线也将引入交通枢纽。

        施工方北京建工集团项目经理马晓晖介绍,与目前北京市区火车站交通枢纽不同,新建的朝阳站交通枢纽有效解决了旅客无法在火车站厅内直接换乘公交和地铁线路的困扰,因此朝阳站交通枢纽也由此成为北京市首个实现高铁到站厅直通公交、地铁换乘厅的大型交通枢纽站。“为应对将来的大客流量,我们本次设计了180米宽直通连廊,最短换乘距离仅10米。”常清伟说。

        巨柱撑起“星耀天穹”顶棚

        在效果图中记者看到,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的中部与铁路车站相连。在换乘厅内部,两根“巨柱”托起交通枢纽的钢结构,为铁路、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形式提供高效便捷的换乘空间。“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星耀天穹’,内部空间非常敞亮,同时有着漂亮的曲线弧度。抬头看,类似于大兴机场的薄壳结构顶棚,还会呈现出星星点点的视觉效果。”常清伟介绍。

        朝阳站交通枢纽顶棚共分为枢纽区和公交区两部分,其中枢纽区顶棚采用多点支承的单层菱形网格网壳体系,从效果图上看,菱形网格支撑柱与屋面网壳自然衔接为一体,尤其是两根网格支撑柱,犹如两朵斜向上开放的“喇叭花”。马晓晖告诉记者,本次施工最具亮点的当属这两根高达30米的网格巨柱。“我们两根网格巨柱整体采用斜向菱形网格结构形式,筒内呈椭圆形,长短轴随高度而变化,由于网格巨柱杆件均采用焊接箱型,所有构件均成双向弯扭,因此从深化设计到加工安装难度都非常大。”马晓晖说道。

        整体滑移创新顶棚施工技术

        “我们本次顶棚安装方式也从传统的整体顶升变为更具难度但效率更好的整体滑移方式。”马晓晖表示。整体屋盖结构将在现场预拼成型后,再通过轨道滑移就位。“由于屋盖为柔性结构,且悬挑较大,因此我们需要首先对屋盖加设托架,实现带托架滑移。同时,我们还将在有砼柱及砼梁的位置上布设多条滑移轨道。在滑移过程中,我们滑移单元将通过托架支撑,尽量保持原标高滑移,免去就位后的回落处理,降低施工安全隐患,节约工期。”马晓辉介绍。

        通过计算机模拟现实,由于滑移部分重量约3000吨,为满足滑移要求,在未来屋盖滑移时,整个屋顶区域拟设置38个滑靴,同时每条滑移通道上设置3个顶推点,每点布置1台液压爬行器。

        “今年,北京有7座综合交通枢纽同步施工。”常清伟介绍,由首发集团公联公司负责建设的城市副中心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北京丰台站交通枢纽、望京西综合交通枢纽、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环球影城交通枢纽和通马路交通枢纽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